同休等戚

成語拼音

tóng xiū děng qī

同休等戚成語解釋

指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難。同同休共慼”。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當團結一心,像一家人一樣同休等戚,共同克服艱難險阻。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兩個家族,分別是李家和王家。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城鎮,彼此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李家世代爲官,家境殷實,在當地頗具威望。而王家則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靠着辛勤勞作勉強維持生計。 有一年,這個國家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王家本就艱難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而李家,儘管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憑藉着以往的積蓄,還能勉強度日。 就在這時,李家的當家人李老爺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深知在這樣的天災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如果不互相幫助,整個城鎮都可能陷入絕境。於是,他決定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其中也包括王家。 王家對李家的義舉感激涕零,他們在心裏暗暗發誓,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報答李家的恩情。 隨着時間的推移,旱災終於過去,百姓們開始重新耕種,生活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讓人猝不及防。李家因爲一場政治風波,被人誣陷,全家面臨着被抄家的危險。而此時的王家,雖然依舊普通,但在旱災過後,通過努力勞作,也積攢了一些人脈和財富。 王家的當家人王大爺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他四處奔走,爲李家求情,甚至不惜動用自己所有的積蓄來疏通關係。在王大爺的努力下,李家最終逃過一劫。 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李家和王家的關係變得無比親密,他們真正做到了同休等戚。無論哪家遇到困難,另一家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比如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誓言同生共死。在後來的征戰中,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無數的艱難險阻,始終不離不棄。 同休等戚,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價值觀。它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與他人同舟共濟,休慼與共,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度過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迎來美好的未來。

同休等戚-成語圖片

同休等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