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一意

成語拼音

tóng xīn yī yì

同心一意成語解釋

指心志一致。

典故出處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說備使撫表衆,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成語典故

同心一意,頓興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憐,遂起借花獻佛之妄念。★明·李贄《代常通病僧告文》

成語造句

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應當摒棄雜念,像戰士們一樣勇往直前,同心一意去克服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衛國和魯國。衛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而魯國則相對弱小,資源匱乏。 衛國的國君衛莊公,野心勃勃,妄圖擴張領土,將目光瞄準了魯國。魯國國君魯隱公深知衛國來勢洶洶,戰爭一旦爆發,魯國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大臣們商議對策。 在衆多大臣中,有一位名叫展禽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爲人正直,智慧超羣,深受魯隱公的信任。展禽向魯隱公進言道:“國君,衛國此次來犯,我們切不可盲目迎戰。衛國兵力強大,我們若正面交鋒,勝算極小。但衛國的莊公好大喜功,國內的百姓早已怨聲載道。我們應當團結國內的力量,同心一意,共抗外敵。” 魯隱公聽後,深以爲然,決定按照展禽的建議行事。他首先下令在國內安撫百姓,減輕賦稅,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同時,他還積極組織軍隊訓練,加強防禦工事的建設。 在魯國上下一心,積極備戰的時候,衛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然而,魯國的百姓並沒有被敵人的氣勢所嚇倒。他們紛紛自發地爲軍隊提供物資支持,甚至有許多年輕人主動報名參軍,保衛家園。 魯國的將領們也深知此次戰爭的重要性,他們摒棄了以往的個人恩怨和利益紛爭,同心一意地指揮作戰。在戰場上,魯國的士兵們英勇無畏,相互配合,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衛國的軍隊原本以爲魯國不堪一擊,卻沒想到遇到了如此頑強的抵抗。他們久攻不下,士氣逐漸低落。而魯國的軍隊則抓住時機,發起了反擊。最終,魯國成功地擊退了衛國的侵略,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這場戰爭的勝利,讓魯國的百姓歡欣鼓舞,也讓周邊的諸侯國對魯國刮目相看。而魯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關鍵就在於全國上下同心一意,共同抵禦外敵。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同心一意戰勝困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上下同欲者勝。”只有當一個國家、一個集體中的所有人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力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同心一意-成語圖片

同心一意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