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不着蝕把米
成語拼音
- tō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
偷雞不着蝕把米成語解釋
- 俗語。雞沒有偷到,反而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佔便宜反而吃了虧。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我們白跑了一趟,偷雞不着蝕把米,就是了。(葉聖陶《一個練習生》)
成語造句
- 他本想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結果不但沒成功,反而遭受了巨大損失,真是偷雞不着蝕把米。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四的人。李四生活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裏,他生性懶惰,卻又總是心懷不切實際的幻想,妄圖一夜暴富。
有一天,李四聽聞鄰村的張三家養了一羣肥美的雞,每天都能產下不少雞蛋拿去集市賣錢。這讓李四心生嫉妒,打起了歪主意。
夜晚,月黑風高,李四悄悄地潛入了張三家的雞舍。然而,他剛一靠近,那些雞就被驚醒,咯咯亂叫起來。張三被雞叫聲吵醒,迅速起身查看。李四慌亂之中,不僅沒能抓到一隻雞,還在逃跑時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水坑裏,弄得渾身泥濘,狼狽不堪。
回到家中,李四不僅沒有偷到雞,還把自己的衣服弄得又髒又破。他本想通過偷雞來獲取不義之財,卻沒想到“偷雞不着蝕把米”,自己反而遭受了損失。
這件事情很快就在村裏傳開了,大家都對李四的行爲嗤之以鼻。在歷史上,也不乏類似李四這樣因貪婪和不道德的行爲而自食惡果的例子。比如,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個官員貪污受賄,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積累鉅額財富。然而,最終他的罪行被揭發,不僅失去了官職,還被關進了大牢,身敗名裂。
又如,在戰爭時期,有一些投機分子試圖在混亂中謀取私利,他們背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與敵人勾結。但最終,當正義的力量取得勝利時,這些叛徒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這些事例都警示着人們,不要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否則往往會像李四一樣“偷雞不着蝕把米”,付出沉重的代價。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勞和誠實,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富和幸福。
偷雞不着蝕把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