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社

成語拼音

wáng guó zhī shè

亡國之社成語解釋

已亡國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將其作爲亡國的象徵,以自儆戒。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段動盪的歷史時期,那個腐朽的政權如同失去根基的大廈,而那些奸臣的胡作非爲更是加速了它走向亡國之社的結局。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國家的興衰榮辱,而“亡國之社”這一成語背後,也隱藏着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名爲衛的小國,其國力原本就較爲薄弱。衛國的君主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導致國內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周邊的強國看到衛國如此衰落,紛紛虎視眈眈,企圖將其吞併。其中,強大的齊國率先發動了對衛國的戰爭。衛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裝備簡陋,在齊國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 衛國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紛紛逃離家園,四處流浪。然而,衛國的君主依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舊過着荒淫無度的生活。 終於,衛國的都城被齊國攻破,衛國宣告滅亡。衛國的宗廟被搗毀,社稷也被廢棄。但按照當時的禮法,即使國家滅亡,也要保留祭祀社稷的地方,只不過這種祭祀之地被稱爲“亡國之社”。 衛國的亡國之社,冷冷清清,雜草叢生。曾經的輝煌與繁榮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片荒蕪和淒涼。過往的衛國臣民路過此地,無不黯然神傷,感慨萬千。 這一故事警示着後人,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取決於君主的治理和民衆的團結。如果君主昏庸無道,不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疾苦,那麼國家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究會走向滅亡。正如衛國一般,因爲君主的放縱和無能,導致了國家的覆滅,只留下那象徵着恥辱和悲哀的亡國之社,讓後人銘記歷史的教訓。 在歷史的滾滾巨輪中,無數的國家興起又衰落,而“亡國之社”的故事,永遠成爲了一面鏡子,提醒着世人要以史爲鑑,奮發圖強,珍惜和平與繁榮,避免重蹈覆轍。

亡國之社-成語圖片

亡國之社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