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覈論
成語拼音
- wēi yán hé lùn
危言覈論成語解釋
- 正直而翔實的言論。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探討社會問題時,從不隨波逐流,總是能夠提出獨特且深刻的見解,甚至有時會有危言覈論,令人深思。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政治局勢風雲變幻,各方勢力明爭暗鬥。
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他爲人剛正不阿,一心只爲國家的長治久安着想。當時的朝政被一些奸佞之臣所把持,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矇蔽皇帝,陷害忠良。
李賢深知國家面臨的重重危機,他多次向皇帝進諫,痛陳時弊。然而,皇帝卻被那些奸臣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對李賢的忠言置若罔聞。
在一次朝會上,李賢再次挺身而出,他毫不畏懼地指出了當前政策的種種弊端,以及那些奸臣的罪惡行徑。他的言辭犀利,猶如一把利劍,直刺要害。
李賢說道:“陛下,如今國家的狀況猶如病入膏肓,若再不採取果斷措施,改弦更張,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那些奸臣當道,肆意妄爲,百姓苦不堪言。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必須要嚴懲不貸,重振朝綱!”
這番話可謂是危言覈論,讓在場的奸臣們膽戰心驚,也讓皇帝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皇帝認爲李賢是在危言聳聽,故意擾亂朝堂秩序。
那些奸臣趁機落井下石,紛紛指責李賢心懷叵測,妄圖動搖國之根本。皇帝聽信了讒言,將李賢打入大牢。
然而,沒過多久,國家的局勢愈發糟糕,天災人禍不斷,民怨沸騰。皇帝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李賢當初的言論並非危言覈論,而是發自肺腑的忠言。
可惜,此時已經爲時已晚,國家的根基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關乎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時,我們要有敢於發出危言覈論的勇氣,同時,作爲領導者,也應該有傾聽和分辨真話的智慧,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危言覈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