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竦論

成語拼音

wēi yán sǒng lùn

危言竦論成語解釋

使人感到驚恐或震動的言論。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討論那件重要事情時,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隨聲附和,反而發表了一番看似危言竦論,實則頗有見地的見解。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政治局勢動盪不安,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他爲人正直,心懷天下。當時,朝廷中的權貴們大多沉迷於享樂,對百姓的疾苦漠不關心。而李賢卻深知國家面臨的重重危機,他決心挺身而出,爲民衆發聲。 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滿朝文武都在迎合皇帝的喜好,歌功頌德。然而,李賢卻站了出來,他的言辭激烈而誠懇。他指出了朝廷政策的諸多弊端,如稅收過重導致百姓生活困苦,官員貪污腐敗致使國家財政虧空,以及軍隊訓練不足難以抵禦外敵入侵等等。他的話語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響,讓那些習慣了阿諛奉承的官員們大驚失色。 李賢的言論可謂是危言竦論,讓皇帝和衆大臣都感到震驚和憤怒。一些權貴們紛紛指責他危言聳聽,試圖擾亂朝綱。但李賢毫不畏懼,他據理力爭,引用了歷史上諸多因統治者不聽忠言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例子。他說:“昔日商紂王不聽比干之諫,沉迷酒色,最終導致商朝覆滅;秦始皇好大喜功,勞民傷財,致使民不聊生,引發起義。如今我們若不及時改正錯誤,只怕會重蹈覆轍。” 皇帝聽了李賢的話,陷入了沉思。他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逐漸對李賢的直言進諫有所改觀。雖然李賢的危言竦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也爲國家的改革和發展敲響了警鐘。 在李賢的堅持下,朝廷開始逐步推行改革措施,減輕百姓負擔,整頓吏治,加強軍隊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的局勢逐漸穩定,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李賢的危言竦論雖然在一開始讓人難以接受,但最終卻爲國家帶來了轉機。他的勇氣和擔當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也讓人們明白了,在關鍵時刻,敢於說出真話,哪怕是危言竦論,也可能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危言竦論-成語圖片

危言竦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