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迫利誘

成語拼音

wēi pò lì yòu

威迫利誘成語解釋

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企圖使人屈服。

典故出處

毛澤東《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第二國際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在張伯倫、達拉第的威迫利誘之下,正在發生分化。”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堅決不爲那些威迫利誘所動,始終保持着正直和勇敢。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楚國的強大國家,其國君楚莊王雄心勃勃,想要擴張領土,增強國家的實力。 在楚國的邊境,有一個相對弱小的諸侯國——蔡國。蔡國國君蔡侯爲人懦弱,國家治理不善,軍隊也缺乏訓練。楚莊王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便決定對蔡國發動戰爭。 蔡侯得知楚國大軍壓境,驚恐萬分。他深知自己的國家無法與楚國抗衡,於是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和。楚莊王卻不爲所動,他一心想要吞併蔡國,擴大楚國的版圖。 楚國的大臣們分爲了兩派。一派主張接受蔡國的求和,認爲戰爭會給楚國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蔡國如果願意成爲楚國的附屬國,定期進貢,對楚國也是有益的。另一派則堅決支持楚莊王發動戰爭,他們認爲蔡國弱小,此時不趁機征服,日後可能會成爲楚國的隱患。 楚莊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先對蔡侯進行威迫利誘。他讓使者給蔡侯傳話:“蔡國若能主動投降,成爲楚國的附屬,每年向楚國進貢大量的財寶和糧食,楚國可以保證蔡侯繼續統治蔡國,並且給予一定的保護。但倘若蔡侯執意抵抗,楚國大軍必將踏平蔡國,屆時蔡侯性命難保,蔡國百姓也將遭受戰火之苦。” 蔡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一方面害怕楚國的強大武力,擔心抵抗會帶來滅國之災;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就這樣向楚國屈服,失去國家的獨立和尊嚴。 就在蔡侯猶豫不決之時,楚國的軍隊已經開始了小規模的進攻,蔡國的邊境頻頻告急。蔡侯的大臣們也紛紛勸他投降,認爲抵抗只是徒勞,只會讓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 最終,在楚莊王的威迫利誘之下,蔡侯無奈地選擇了投降。楚國不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將蔡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楚莊王通過威迫利誘的手段,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進一步鞏固了楚國的地位。而蔡國的命運,也成爲了各國在強權政治下的一個悲慘寫照。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強大的壓力和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同時也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才能在複雜的世界中立足。

威迫利誘-成語圖片

威迫利誘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