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吾彀中
成語拼音
- rù wǔ gòu zhōng
入吾彀中成語解釋
- 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範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比喻就範。
典故出處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成語典故
- 這句成語原出於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這是一部記述唐代貢舉制度及雜事的書,其中記述之詳,一般史志所不及。據書中記載,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說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爲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勳,文才武略,都很出衆,到他自己接帝位後,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一次大統一,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爲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一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並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成語造句
- 唐太宗實行科舉制度,廣納賢才,使得衆多有識之士紛紛投身其中,心甘情願地入吾彀中,爲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中國,有一位極具雄心壯志的君主。這位君主一心想要招攬天下英才,爲自己的國家效力。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下令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科舉考試,向全國廣納賢才。考試的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等諸多領域。
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吸引了衆多有識之士前來參加。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懷揣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負。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書生,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他聽聞這個消息後,便毅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經過長途跋涉,他終於來到了京城,參加了這場科舉考試。在考場上,他才思敏捷,下筆如神,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和才華充分展現了出來。
考試結束後,君主親自審閱了考生們的答卷。當他看到這位年輕書生的文章時,不禁大爲讚賞,立刻將他召入宮中。君主與他交談甚歡,發現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有着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君主心中暗喜,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位可造之材。他對這位年輕書生說:“朕舉辦這場科舉考試,就是爲了將你們這些賢才都納入朕的彀中,爲朕所用。”年輕書生聽後,深受感動,當即表示願意爲君主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這樣,這位年輕書生成爲了君主麾下的一員得力干將。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爲國家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而君主通過這場科舉考試,也成功地招攬了衆多優秀的人才,國家日益繁榮昌盛。
後來,人們就用“入吾彀中”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被他人成功招攬或控制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要善於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去吸引和招攬那些對自己有用的人才,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君主和統治者都懂得運用“入吾彀中”的策略,通過選拔和任用人才,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廣納賢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宋太祖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巧妙地將功臣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這些例子都充分說明了“入吾彀中”在政治、歷史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入吾彀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