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成語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孺子可教成語解釋

指年輕人可培養。

典故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成語典故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爲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爲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  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裏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你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矇矇亮時,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纔對!”  老人說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後,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爲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成語造句

他聰明好學,一點就通,真可謂孺子可教。

成語故事

在秦朝末年,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張良。張良出身於韓國貴族世家,祖上曾連任五代韓王之相。然而,韓國最終被秦國所滅,這讓張良心懷國仇家恨。 張良一心想要爲韓國復仇,他散盡家財,四處尋找能夠幫助他實現目標的機會。有一天,張良漫步在沂水圯橋頭,遇到了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古怪老人。老人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對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心中雖有不快,但他看老人年事已高,便忍住了脾氣,下橋把鞋撿了回來。老人又伸出腳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做到這一步了,便索性跪在地上爲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穿上鞋後,大笑而去。張良十分詫異,但還是看着老人離去的背影。 沒想到老人走了一段路後又折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年輕人很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後的早上,到這裏來見我。”張良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答應了下來。五天後,張良如約早早地來到橋頭,卻發現老人已經先到了。老人很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能遲到呢?五天後再來吧!”過了五天,張良雞鳴時分就前往橋頭,可還是晚了老人一步。老人再次責備他,並讓他五天後再來。這一次,張良乾脆在前一夜就來到橋頭等候。過了許久,老人才姍姍而來,看到張良早已等候在此,他滿意地點點頭說:“這樣纔對嘛。”接着,老人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讀了這本書,就可以成爲帝王的老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以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你到濟北來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老人就離去了。 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姜太公所著的《太公兵法》,他如獲至寶,日夜研讀。憑藉着從書中所學的智慧和謀略,張良在日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大業。 張良的故事充分展現了他的謙遜和隱忍,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孺子可教”的典範。他能夠放下身段去爲老人撿鞋、穿鞋,這種品德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而正是因爲他的這份品質,讓老人看到了他的潛力,認爲他是可造之材,值得傳授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這個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品德和態度往往決定了他的未來發展。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謙遜好學的態度,善於從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孺子可教-成語圖片

孺子可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