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牽羊

成語拼音

ròu tǎn qiān yáng

肉袒牽羊成語解釋

牽羊:牽着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成語典故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佔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光着膀子牽着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成語造句

在那場激烈的競爭中,他猶如肉袒牽羊般毫無抵抗之力,最終只能無奈接受失敗的結局。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關於“肉袒牽羊”的故事。 那是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邾國。邾國的國君平時荒淫無度,不注重國家的治理和軍事建設,導致國家逐漸衰落。而此時,強大的楚國崛起,楚成王野心勃勃,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有一天,楚成王率領大軍攻打邾國。邾國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楚國的精銳之師,節節敗退。邾國國君驚恐萬分,他知道自己的國家即將面臨覆滅的命運。在這危急關頭,他的大臣們建議他向楚國投降,以保全國家和人民。 無奈之下,邾國國君決定投降。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和順從,他按照當時的禮節,肉袒牽羊,親自來到楚成王面前。他脫去上衣,裸露着上身,手裏牽着一隻羊,謙卑地向楚成王表示自己的臣服。楚成王看到邾國國君如此卑微的姿態,心中的怒氣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而,楚成王並沒有輕易放過邾國。他雖然接受了邾國的投降,但對邾國進行了嚴厲的懲罰和剝削。邾國從此淪爲楚國的附屬國,失去了獨立和尊嚴。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肉袒牽羊”也成爲了一個象徵着投降和屈辱的成語。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那樣,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弱小的國家常常面臨着被強大國家欺凌和吞併的命運。邾國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提醒着後人,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強大自己,注重發展和實力的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避免遭受屈辱和滅亡。 同時,“肉袒牽羊”也反映了古代戰爭中的殘酷和無奈。在戰爭面前,無論是國君還是百姓,都可能成爲受害者。而投降者所承受的屈辱和痛苦,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寶貴。 在歷史的進程中,許多國家和民族都經歷過類似的命運。它們有的在困境中崛起,有的則逐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不斷努力,爲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而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屹立不倒,不再重演“肉袒牽羊”的悲劇。

肉袒牽羊-成語圖片

肉袒牽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