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三墳

成語拼音

wǔ diǎn sān fén

五典三墳成語解釋

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古老的圖書館中,珍藏着許多被歲月塵封的典籍,彷彿承載着五典三墳所蘊含的無盡智慧。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華夏大地上文明的曙光初現,人們開始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活、記錄歷史。 那時,有一個叫高陽的部落,部落裏有一位名叫倉頡的智者。他善於觀察世間萬物,心思細膩且充滿了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倉頡發現,隨着部落的發展壯大,人們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僅僅依靠簡單的手勢和口頭約定已經難以滿足需求,常常會出現信息傳遞不準確或者遺忘重要事情的情況。 於是,倉頡決心創造一種能夠記錄事物和思想的符號。他整日苦思冥想,觀察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鳥獸以及人們的生活百態。他從鳥的足跡、龜的紋理中獲得靈感,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修改,終於創造出了最初的象形文字。 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人類智慧寶庫的大門。人們開始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部落的祭祀、狩獵、農耕等活動,以及祖先們流傳下來的智慧和經驗。 而在另一個部落,有一位名叫羲和的史官。他深知文字記錄的重要性,不僅將部落中的大小事務詳細記載,還致力於收集和整理其他部落的歷史和文化。羲和不辭辛勞地走訪各個部落,與當地的長老交流,傾聽他們講述古老的傳說和故事。 經過多年的努力,羲和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形成了一系列的典籍。這些典籍涵蓋了天文、地理、曆法、禮儀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成爲了當時人們瞭解世界、傳承文明的重要依據。 在歲月的長河中,這些珍貴的文字記錄和典籍不斷積累和完善,逐漸形成了後人所說的“五典三墳”。“五典”指的是“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而“三墳”則是“伏羲、神農、黃帝之書”。 這些典籍猶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它們承載着先人的智慧和教誨,讓後人能夠從中汲取力量,不斷開拓創新。 在後世,每當人們遇到困惑或者迷茫時,都會去翻閱這些古老的典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啓示。“五典三墳”成爲了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石,見證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五典三墳-成語圖片

五典三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