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頸就戮

成語拼音

xǐ jǐng jiù lù

洗頸就戮成語解釋

把脖子洗淨,伸到刀下受斬。比喻等待滅亡。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他毫無退縮之意,哪怕最終可能洗頸就戮。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亂世之中,有一個小諸侯國,名叫梁國。梁國的國君昏庸無道,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致使國家民不聊生,國力日漸衰微。 而在梁國的鄰國衛國,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衛國國君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國家日益強盛。衛國國君眼見梁國的混亂局勢,認爲這是一個拓展疆土、壯大衛國的絕佳時機。於是,他派遣了一支精銳之師,由大將衛勇率領,攻打梁國。 梁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軍紀渙散,在衛國軍隊的凌厲攻勢下,節節敗退。很快,衛國軍隊就兵臨梁國都城之下。 梁國都城內,一片混亂。百姓們驚恐萬分,紛紛收拾細軟,準備逃離。而梁國國君此時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但爲時已晚。 在這危急關頭,梁國的一位忠臣名叫李義。他挺身而出,向國君進諫道:“如今國難當頭,唯有拼死一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臣願率領城中軍民,與衛國軍隊決一死戰。”梁國國君此時已毫無主見,只能應允。 李義迅速組織起城中的軍民,準備抵禦衛國軍隊的進攻。然而,雙方實力懸殊實在過大。 在城牆上,李義望着城外黑壓壓的衛國軍隊,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一戰凶多吉少,但爲了梁國的百姓,爲了國家的尊嚴,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衛勇見梁國都城久攻不下,便派人進城勸降。李義嚴詞拒絕,並說道:“吾等寧死不屈,有膽量你就儘管攻城,吾等已做好洗頸就戮的準備,絕不投降!” 最終,梁國都城被攻破。李義率領殘餘的將士,與衛國軍隊展開了最後的殊死搏鬥。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直至力竭戰死。 李義的忠誠和英勇,雖未能改變梁國滅亡的命運,但他那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卻被後世傳頌。而“洗頸就戮”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一種表達堅決不投降、甘願赴死的英勇姿態的象徵。

洗頸就戮-成語圖片

洗頸就戮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