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大不捐

成語拼音

xì dà bù juān

細大不捐成語解釋

細微,小;捐捨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典故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成語典故

戴升還問人家要門包,也有兩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細大不捐,積少成多,合算起來也着實不少。★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回

成語造句

做慈善的時候應該心懷大愛,不管捐贈的物品是大是小,價值是高是低,都要一視同仁,正所謂細大不捐。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官員。 李賢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報國之志。通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踏上了仕途。 初入官場時,李賢被分配到一個偏遠且貧困的地區任職。那裏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李賢沒有絲毫抱怨,而是立刻投入到改善當地民生的工作中。 他不辭辛勞地走訪鄉間,瞭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無論大事小事,他都認真對待,絕不敷衍。對於農業生產,他積極引入新的種植技術和優良的作物品種,提高糧食產量;對於教育,他大力興辦學校,聘請良師,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識字;對於治安,他加強巡邏,嚴厲打擊盜賊,保障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李賢始終秉持着一個原則:細大不捐。他深知,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都可能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個小小的改進,都可能爲當地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 有一次,當地的一條灌溉水渠因爲年久失修出現了裂縫,導致部分農田無法得到及時灌溉。這本是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情,但李賢卻極爲重視。他立刻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修,自己也親臨現場指揮。有人勸他說:“大人,這不過是一條小水渠,何必如此勞心費力?”李賢嚴肅地回答:“民生之事,無分大小。這條水渠雖小,卻關乎衆多百姓的收成,怎能忽視?” 在李賢的精心治理下,這個地區逐漸變得繁榮起來,百姓安居樂業。他的政績得到了上級的賞識,被調往更大的地區任職。 然而,無論身處何地,李賢始終保持着“細大不捐”的工作態度。他深知,爲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任何關乎百姓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應盡心盡力去做好。 李賢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人們從他的事蹟中明白了,“細大不捐”不僅僅是一個詞語,更是一種對責任的擔當,對百姓的關愛,以及對事業的執着和敬業精神。

細大不捐-成語圖片

細大不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