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後到
成語拼音
- xiān lái hòu dào
先來後到成語解釋
- 按照來到的先後確定次序。
典故出處
- 明·無名氏《南牢記》第二折也有個先來後到,反教俺無下梢。”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超市結賬的時候,大家都應該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依次排隊,不能插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羣樸實善良的人們。這個小鎮雖不大,卻十分熱鬧,每逢集市,更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這一天,又到了趕集的日子。鎮中心的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攤位,有賣新鮮蔬果的,有賣精美布料的,還有賣各種手工藝品的。在一個賣包子的攤位前,人羣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原來是這家的包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深受大家的喜愛。
一位年輕的書生和一位壯實的農夫幾乎同時來到了包子攤前。書生身着一襲青衫,氣質儒雅,他是爲了準備即將到來的科舉考試,來鎮上購買書籍和文具的。農夫則是剛剛乾完農活,想着買幾個包子回去給家人嚐嚐。
由於包子供不應求,所剩無幾。書生和農夫都表示想要買下剩下的包子。攤主一時犯了難,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人羣中開始有人議論紛紛。有人說應該把包子賣給書生,因爲他讀書辛苦,需要補充營養。也有人說應該賣給農夫,他整日勞作,爲大家生產糧食,更加辛苦。
書生見狀,彬彬有禮地對農夫說道:“這位大哥,您整日辛勤耕耘,實在不易。這包子您先買吧。”農夫憨厚地笑了笑,說道:“公子您讀書明理,將來是要爲國家做大事的,還是您先買。”
兩人相互謙讓,誰也不肯先買。就在僵持不下之時,一位老者站了出來,他捋了捋鬍鬚,說道:“依我看,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你們二人不妨講講誰先來的,這包子就賣給誰。”
書生和農夫回憶了一下,發現竟是書生先到了一步。農夫毫不猶豫地說道:“那這包子就該公子您買。”書生卻堅持要與農夫平分包子。
最終,在衆人的勸說下,書生買下了包子,卻拿出一半送給了農夫。兩人的謙讓和友善之舉,贏得了大家的稱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同時也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謙讓,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正如古人所云:“禮之用,和爲貴。”在面對利益衝突時,多一份理解與包容,少一份爭搶與紛爭,方能展現人性之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先來後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