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聖先師
成語拼音
- xiān shèng xiān shī
先聖先師成語解釋
- 舊時尊稱孔子;也稱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顏淵。
典故出處
- 《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教育乃國之根本,我們應銘記那些爲教育事業付出的前輩,他們如同先聖先師,爲後人指引了光明的道路。
成語故事
- 在華夏文明的悠悠長河中,有許多傑出的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和德行,被後世尊爲“先聖先師”。其中,孔子無疑是最爲璀璨的一顆明星。
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諸侯紛爭、禮崩樂壞的亂世。社會的動盪與不安,讓人們的心靈陷入了迷茫與困惑。然而,孔子懷着對天下蒼生的悲憫之情,立志要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的秩序與和諧。
孔子自幼聰慧好學,對古代的典籍和禮儀制度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四處求教,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成年後,孔子開始廣收門徒,傳授自己的學說和思想。他的教誨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爲人處世的原則。
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希望能夠得到諸侯的重用,從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有的諸侯對孔子的學說不屑一顧,有的則表面上尊重,實際上卻不願採納他的建議。但孔子從未放棄,始終堅信自己的理念能夠拯救這個亂世。
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一度陷入了困境,糧食斷絕,衆人飢餓疲憊。但孔子依然絃歌不輟,爲弟子們講學,鼓舞着大家的士氣。他堅信,只要心中有道,無論身處何種艱難的環境,都能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孔子的學說以“仁”爲核心,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倡導人們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他人。他還強調“禮”的重要性,認爲只有遵循禮儀規範,社會纔能有序運轉。他的教育思想更是影響深遠,主張“有教無類”,無論出身貴賤,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經過多年的努力,孔子的學說雖然在他生前未能得到廣泛的推行,但他的弟子們將其思想傳承下來,併發揚光大。在後世,孔子被尊爲“至聖先師”,他的思想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正是因爲有了孔子這樣的先聖先師,我們的民族纔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支柱。他們的智慧和教誨如同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前進,不斷追求真理和美好。
先聖先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