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成語拼音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成語解釋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典故出處

《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爲沼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交戰,吳王夫差活捉了越王勾踐,讓勾踐到吳國爲奴,勾踐給吳王進貢美女西施。自己則臥薪嚐膽,採用文種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增加人口,聚積財物,同時勾踐還積極發展農業與軍事,一舉攻佔吳國。

成語造句

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這個國家終於實現了復興,正可謂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纔有瞭如今的繁榮昌盛。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相鄰的兩個諸侯國。越國的國王勾踐即位後不久,吳王闔閭就率兵攻打越國。勾踐親自率領軍隊迎戰,在戰鬥中,他派了一個死囚走到吳軍陣前,自刎而死。吳軍正感到奇怪時,越軍突然發動攻擊,吳軍大亂,越國取得了勝利,闔閭也受了重傷,回國後不久就去世了。 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夫差決心爲父親報仇,他日夜操練軍隊,準備攻打越國。兩年後,夫差率領大軍攻打越國,越國戰敗。勾踐無奈之下,只得帶着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山。 此時,越國面臨着亡國的危機。大臣范蠡建議勾踐向吳國求和,勾踐接受了這個建議,派文種去吳國求和。文種到了吳國,向夫差跪地求饒,表示越國願意成爲吳國的附屬國,勾踐夫婦願意到吳國去做吳王的奴僕。夫差一開始並不答應,但在吳國太宰伯嚭的勸說下,最終同意了越國的求和。 勾踐和夫人以及范蠡等大臣來到吳國,他們住在闔閭的陵墓旁,爲吳王夫差養馬駕車,做着各種卑微的工作。勾踐忍辱負重,表現得非常順從和忠誠。夫差漸漸地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三年後,勾踐等人被放回越國。回國後,勾踐決心報仇雪恥。他臥薪嚐膽,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在吳國所受的屈辱。同時,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發展越國。他鼓勵生育,增加人口,這便是“十年生聚”。他還積極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加強軍事訓練。 在勾踐的努力下,越國的實力逐漸增強。而與此同時,吳王夫差卻日益驕橫,連年對外征戰,耗費了大量的國力。 經過十年的準備,勾踐認爲時機已經成熟。他率領越軍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勾踐繼續進攻,最終攻破了吳國的都城。夫差無奈自殺,吳國滅亡。越國取得了勝利,勾踐也成爲了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 越國能夠從失敗走向勝利,從亡國的邊緣崛起,正是因爲勾踐能夠忍辱負重,採取了正確的策略,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實現了國家的復興和強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通過長期的努力和積累,最終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我們也要懂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成語圖片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