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聚
成語拼音
- shí nián shēng jù
十年生聚成語解釋
- 比喻培養實力,爲報仇雪恥作長期的準備。
典故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爲沼乎!”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交戰,吳王夫差活捉了越王勾踐,讓勾踐到吳國爲奴,勾踐給吳王進貢美女西施。自己則臥薪嚐膽,採用文種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增加人口,聚積財物,同時勾踐還積極發展農業與軍事,一舉攻佔吳國。
成語造句
- 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和精心經營,這個國家終於實現了十年生聚帶來的繁榮昌盛。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夫差求和。夫差同意了勾踐的請求,但要求勾踐夫婦到吳國爲奴。
勾踐和夫人以及大臣范蠡等人來到吳國,他們住在簡陋的石屋裏,每天穿着粗布衣裳,幹着最苦最累的活。勾踐甚至親自爲夫差牽馬駕車,受盡了屈辱。
然而,勾踐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忍辱負重,暗中積蓄力量。在吳國的日子裏,他時刻銘記着越國所遭受的恥辱。
勾踐回到越國後,決心發憤圖強,報仇雪恨。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越國。他鼓勵生育,增加人口,這便是“十年生聚”的開始。他下令獎勵生育,對生育子女的家庭給予獎勵和扶持,使得越國的人口逐漸增多。
同時,勾踐積極發展農業和手工業。他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農業產量。他還大力發展絲綢、陶瓷等手工業,促進了越國經濟的繁榮。
在軍事方面,勾踐加強了軍隊的建設和訓練。他任用范蠡、文種等有才能的大臣,改革軍制,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經過十年的努力,越國逐漸強大起來。人口增多,經濟繁榮,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強。
而此時的吳國,由於夫差連年征戰,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國內出現了種種問題。勾踐認爲報仇的時機已經成熟。
於是,勾踐率領越國軍隊攻打吳國。越國軍隊士氣高昂,一舉打敗了吳國軍隊。夫差最終被迫自殺,越國成功復仇。
越國的復興和崛起,正是得益於勾踐的“十年生聚”。他用十年的時間,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越國從一個弱小的國家發展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即使處於困境之中,也能夠通過長期的努力和積累,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正如《左傳》中所說:“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勾踐着眼於長遠,通過十年的生聚教訓,最終實現了越國的復興。這一成語故事成爲了後世人們勵志圖強、堅韌不拔的典範,激勵着無數人在困境中堅持不懈,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十年生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