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如破竹

成語拼音

shì rú pò zhú

勢如破竹成語解釋

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着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典故出處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成語典故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爲,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爲,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徵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故事出自《晉書 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成語造句

他在事業上一路高歌猛進,發展得勢如破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語故事

在西晉時期,有一位傑出的將領名叫杜預。當時,晉武帝司馬炎決心滅掉東吳,實現全國的統一。杜預被任命爲鎮南大將軍,負責指揮這場重要的戰役。 杜預率領大軍一路南下,接連攻克了東吳的許多城池。他的軍隊士氣高昂,作戰勇猛,每戰皆勝。面對晉軍的強大攻勢,東吳的軍隊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 在進攻東吳的過程中,杜預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他善於分析戰局,制定出了一系列巧妙的戰略戰術。他指揮軍隊迅速推進,不給東吳軍隊喘息和調整的機會。 隨着晉軍的不斷勝利,杜預的軍隊勢如破竹,一路所向披靡。許多東吳的將領看到大勢已去,紛紛投降。杜預對這些投降的將領和士兵採取了寬容和善待的政策,這使得更多的東吳軍隊和百姓願意歸順晉朝。 在杜預的帶領下,晉軍最終成功地攻克了東吳的都城建康,東吳滅亡。至此,西晉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杜預的這場勝利,不僅展現了他個人的卓越才能,也爲西晉的繁榮和穩定奠定了基礎。而“勢如破竹”這個成語,也正是因爲杜預在這場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而流傳下來。它形容作戰或工作節節勝利,毫無阻礙,就像劈竹子時,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着刀勢就分開了一樣。後來,人們在遇到進展順利、毫無阻礙的事情時,就會用“勢如破竹”來形容。 歷史上,如杜預這樣能夠勢如破竹取得勝利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他憑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的軍隊也是勢如破竹,迅速征服了各個諸侯國。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當具備了足夠的實力、正確的策略和堅定的信念時,就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勢如破竹,取得輝煌的成就。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生活、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勇往直前,去迎接各種挑戰,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勢如破竹-成語圖片

勢如破竹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