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號巷哭

成語拼音

xíng háo xiàng kū

行號巷哭成語解釋

行路;號大聲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裏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們極度悲哀。

典故出處

晉·劉琨《勸進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

成語典故

俄而暴卒,百姓行號巷哭,市裏爲之喧沸,設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餘人。★《南史·蕭昂傳》

成語造句

在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過後,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悲痛之中,街頭巷尾,行號巷哭。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戰爭的硝煙瀰漫,賦稅繁重,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起初,一些地方還能勉強維持生計,但隨着局勢的惡化,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土地和家園。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善良正直的老人,他平日裏深受大家的敬重。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降臨,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抓走了他的兒子,強行將其充軍。老人四處奔走,想要爲兒子討回公道,卻處處碰壁,還遭受了官府的打壓和威脅。 不久之後,從戰場上傳來了噩耗,老人的兒子戰死沙場。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老人的心上。他悲痛欲絕,卻又無處申訴。 老人的遭遇引發了鎮民們的同情和憤怒。他們聚集在一起,爲老人的不幸而哀傷。漸漸地,這種哀傷的情緒在整個小鎮蔓延開來。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命運,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在這個時候,又有新的政令下達,要求增加賦稅,百姓們的負擔更加沉重。走投無路的人們只能以淚洗面,整個小鎮充滿了悲傷和哀怨的氣氛。 街道上,人們不再有往日的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腳步聲和低低的抽泣聲。巷子裏,婦女們抱着孩子,哭訴着生活的艱難。孩童們也失去了天真無邪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恐懼。 這種悲痛的情緒迅速傳播到了周邊的村落和城鎮。人們紛紛效仿,行號巷哭,抗議着這不公的世道。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們的苦難和哀怨最終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他們挺身而出,爲民衆發聲,呼籲改革,試圖改變這黑暗的現狀。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鬥爭,終於迎來了一絲曙光,社會的不公逐漸得到改善,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有了轉機。但那曾經行號巷哭的悲慘景象,卻永遠銘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成爲了歷史的一個深刻教訓,警示着後人要珍惜和平,關愛民生。

行號巷哭-成語圖片

行號巷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