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龐鬥智

成語拼音

sūn páng dòu zhì

孫龐鬥智成語解釋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鬥。比喻昔日友人今爲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典故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成語典故

孫賓和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後,龐涓辭師下山,任魏國上將軍之職。翟向魏惠王舉薦孫賓。龐涓忌妒,誣陷孫賓通齊,殘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騙他錄寫《孫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寫完了殺害他。龐涓家丁暗告孫賓。孫賓裝瘋,使龐不防,後得齊國大臣救助,逃出魏國。 孫賓至齊,被拜爲軍師之職,每一次用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地方擊敗了龐涓統率的魏軍。第二次,孫賓用減竈之計,將龐涓誘入馬陵道,用亂箭將他射死。

成語造句

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之間的爭鬥可謂是孫龐鬥智,他們在軍事策略和智謀上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兩位極具才華的軍事家,他們分別是孫臏和龐涓。 孫臏出生於齊國的一個軍事世家,自幼聰慧好學,對兵法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理解。龐涓則來自魏國,他同樣有着出衆的智謀和野心。 龐涓先一步投身軍旅,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在魏國嶄露頭角。後來,孫臏也開始在各國間聲名遠揚。龐涓深知孫臏的才能遠在自己之上,心中漸生嫉妒與恐懼。於是,他假意邀請孫臏到魏國,孫臏不疑有他,欣然前往。 然而,龐涓卻設計陷害孫臏,使他遭受臏刑,被挖去了膝蓋骨。孫臏雖然身體遭受重創,但他的意志並未消沉。他忍辱負重,尋找着機會逃離魏國。 終於有一天,齊國的使者來到魏國,孫臏抓住這個機會,祕密會見了使者,向他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使者被孫臏的智慧所打動,將他祕密帶回了齊國。 在齊國,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和重用。此時的龐涓在魏國繼續征戰,爲魏國擴大領土。 一次,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爲田忌出謀劃策,提出了“圍魏救趙”的策略。齊軍不去趙國救援,而是直接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龐涓回軍救援。在龐涓回軍途中,孫臏在桂陵設下埋伏,一舉擊敗了魏軍,這是孫臏對龐涓的第一次勝利。 數年後,魏國又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孫臏再次運用智謀,採取減竈計來迷惑龐涓。龐涓以爲齊軍士兵大量逃亡,便輕敵冒進。孫臏則在馬陵道設下重重埋伏,當龐涓帶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敗。龐涓自知無法逃脫,最終拔劍自刎。 孫龐鬥智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傳奇。它展現了孫臏的堅韌、智慧和高超的軍事才能,也揭示了龐涓的嫉妒和狹隘。這一故事也被後世不斷傳頌,提醒人們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他人的才能,同時也激勵着人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憑藉智慧和勇氣戰勝困難。正如《孫子兵法》中所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臏正是憑藉着對龐涓的瞭解和自己的智慧,在這場鬥智鬥勇的較量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孫龐鬥智-成語圖片

孫龐鬥智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