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溺叔援
成語拼音
- sǎo nì shū yuán
嫂溺叔援成語解釋
- 比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典故出處
-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齊國雄辯家淳于髡問孟子男女之間不用手遞受物品是禮,那麼嫂子掉進水裏,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禮嗎?孟子認爲是禮。淳于髡又說天下的人都掉進水裏,你爲什麼不去救?孟子回答說應該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成語造句
- 在那種緊急情況下,他不得不做出嫂溺叔援的舉動,雖然有些違背常理,但也是爲了救人。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魯國。魯國境內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淳于髡。
淳于髡生性善良且聰明機智。一天,他在集市上聽到人們議論紛紛,說是村裏有一女子在河邊洗衣時不慎落水,而她的小叔子正好經過。小叔子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跳進水中將嫂子救起。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讚的好事,然而卻引來了一些人的非議。
這些人認爲小叔子與嫂子有身體接觸,違背了當時所謂的“男女大防”。淳于髡聽到這些言論後,心中十分不以爲然。他認爲在生命危急的時刻,救人是最爲重要的,那些死板的禮教不應成爲阻礙救人的理由。
淳于髡回到家中,將此事說與父親聽。父親長嘆一聲道:“兒啊,這世間之事,往往復雜難辨。那小叔子援救嫂子,確實是出於善心,但世俗的眼光卻未必能理解啊。”淳于髡陷入了沉思,他覺得這種觀念實在是荒謬可笑。
不久後,淳于髡遇到了一位博學的夫子。他便向夫子請教此事,夫子撫着鬍鬚說道:“這正是‘嫂溺叔援’的典型事例啊。古人云:‘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在生命攸關之際,豈能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而見死不救呢?這種情況下,小叔子的行爲是完全正確且值得讚揚的。”
淳于髡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決定站出來,爲那小叔子正名,也爲了糾正這種不合理的觀念。他在集市上公開演講,闡述自己對於“嫂溺叔援”這件事的看法。他說:“當生命面臨危險,我們應該以拯救生命爲首要任務,而不是被那些不合理的禮教束縛住手腳。如果因爲害怕閒言碎語而放棄救人,那纔是真正的不仁不義。”
他的言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觀點。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了淳于髡的看法,他們意識到在特殊情況下,應該以人性和善良爲本,而不是一味地堅守那些可能會違背常理的規矩。
從此,“嫂溺叔援”這個故事在魯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反思禮教與人性關係的一個經典事例。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能盲目地遵循傳統而忽視了更爲重要的東西。而淳于髡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智慧,成爲了人們心中敢於打破舊有觀念、追求真理的代表。
嫂溺叔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