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

成語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始作俑者成語解釋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

典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爲其象人而用之也。”

成語典故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爲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着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着野獸來喫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着野獸來喫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爲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成語造句

這件事的不良後果,那個提出錯誤方案的人就是始作俑者。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那裏的君王爲了彰顯自己的權威和地位,決定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負責這項工程的大臣們爲了討好君王,想盡辦法設計各種新奇的元素。 其中有一位大臣提出了一個想法,他建議在陵墓中放置一些陶俑,這些陶俑仿照真人的模樣製作,排成整齊的隊列,彷彿是一支忠誠的衛隊。君王聽了這個建議,覺得非常新穎,立刻批准了這個方案。 於是,工匠們開始日夜趕工,精心製作這些陶俑。他們用泥土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形,給他們穿上華麗的服飾,畫上逼真的面容。經過漫長的時間,大量的陶俑被製作出來,安放在了陵墓之中。 然而,這個舉動卻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一些百姓看到這些陶俑,心中產生了恐懼和不安。他們認爲這種仿照真人的做法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一種不祥之兆。而且,製作這些陶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不滿情緒逐漸蔓延開來。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站出來,批判這種行爲。他們指出,這位君王是始作俑者,他開啓了一個不好的先例,讓人們陷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苦難之中。 在歷史的記載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在古代的某些時期,一些統治者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導致百姓生活困苦,社會動盪不安。這些始作俑者們雖然在當時可能獲得了短暫的滿足,但最終卻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長久的災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領導者或者決策者,應該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爲重,不能爲了個人的私慾或者一時的衝動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每一個行動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謹慎對待,避免成爲始作俑者,給他人帶來痛苦和損失。同時,我們也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行爲,努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

始作俑者-成語圖片

始作俑者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