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而不實
成語拼音
- xiù ér bù shí
秀而不實成語解釋
-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並無成就。
典故出處
- 《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成語典故
- 便道是秀才每秀而不實有矣夫,想皇天既與他十分才,也注還他一分綠。★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
成語造句
- 他總是誇誇其談,許下許多美好的承諾,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秀而不實,讓人失望。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魯國。魯國的國君魯哀公對國家的治理頗爲用心,他渴望招攬賢能之士,爲國家的繁榮出謀劃策。
在衆多前來謀求官職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子虛的年輕人。子虛儀表堂堂,能言善辯,初次面見魯哀公時,他口若懸河地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和抱負,讓魯哀公對他印象極爲深刻。魯哀公認爲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對他寄予厚望,當即給予他一個重要的官職。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子虛的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他雖然在言辭上依舊華麗動人,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缺乏真才實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當遇到具體的政務難題,他總是束手無策,要麼推諉責任,要麼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有一次,魯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魯哀公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希望能夠找到解決饑荒的辦法。子虛在會上侃侃而談,提出了一系列看似宏大卻無法落地的救災方案。而其他有經驗的大臣們則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措施,如開倉放糧、組織百姓興修水利等。最終,魯哀公採納了那些切實可行的建議,緩解了旱災帶來的危機。
經過多次類似的事情,魯哀公終於看清了子虛的真面目。他感慨地對身邊的大臣說:“子虛此人,真是秀而不實。當初他的言辭如此美妙,讓我對他充滿期待,以爲他能爲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誰曾想,他空有其表,卻沒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幹精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僅僅外表出衆、言辭華麗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才能和品德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和成果來體現。就如同子虛,雖“秀”卻“不實”,最終只能讓人失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都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真才實學,腳踏實地,用實際的成績來證明自己,而不是隻做表面功夫,否則終究難以取得真正的成功。
秀而不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