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車束馬

成語拼音

xuán chē shù mǎ

懸車束馬成語解釋

形容險阻。

典故出處

《國語·齊語》懸車束馬,逾太行與闢耳之溪拘夏。”韋昭注太行、闢耳,山名也。拘夏,闢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險溪谷,故懸鉤其車,偪束其馬以渡。”

成語典故

公卷甲北塞,懸車束馬,遂得策預葭萌,勳參綿竹。★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成語造句

戰爭爆發後,敵軍爲了防止我方突襲,在要道處採取了一系列防禦措施,頗有懸車束馬之意。

成語故事

在古代,戰爭頻繁,各國諸侯爲了爭奪領土和權力,常常發動大規模的征戰。 話說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國面臨着來自強大鄰國的威脅。這個小國的國君深知敵強我弱,若要正面交鋒,必然勝算渺茫。於是,他召集了國內最睿智的謀士和最英勇的將領,共同商討禦敵之策。 一位名叫李將軍的將領站了出來,他向國君進言道:“陛下,如今敵軍來勢洶洶,我們切不可貿然出擊。敵軍裝備精良,兵力衆多,而我軍無論是在人數還是裝備上都處於劣勢。但我們可以憑藉地形之利,設下埋伏,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國君聽後,微微點頭,問道:“那依將軍之見,何處適合設伏?” 李將軍指着地圖上的一處山谷說道:“此處山谷狹窄,敵軍若從此處經過,我們便可懸車束馬,阻斷他們的退路,然後從兩側的山上發起攻擊,必能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國君採納了李將軍的建議,迅速調兵遣將,準備在此山谷與敵軍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當敵軍浩浩蕩蕩地進入山谷時,李將軍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將事先準備好的巨石和樹木推下山谷,堵塞了敵軍的退路。同時,隱藏在兩側山上的士兵們萬箭齊發,喊殺聲震天。敵軍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他們進退不得,被打得丟盔棄甲。 在這場戰役中,小國的軍隊憑藉着巧妙的戰術和英勇的作戰,以少勝多,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而“懸車束馬”這個策略,也成爲了後世軍事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被人們傳頌不衰。它讓人們明白,在面對強敵時,只要善於運用智慧,合理佈局,便能創造出以弱勝強的奇蹟。 這便是“懸車束馬”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次精彩演繹,它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氣,也讓我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懸車束馬-成語圖片

懸車束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