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車之年

成語拼音

xuán chē zhī nián

懸車之年成語解釋

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指七十歲。

典故出處

《晉書·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爲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唐·許渾《賀少師相公致政》詩序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二表乞罷將相。”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齡,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至今,回想過去,不禁感慨自己已近懸車之年。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賢的老者。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 李賢年輕時,勤奮刻苦,日夜攻讀詩書,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爲家族爭光,爲百姓謀福祉。憑藉着他的不懈努力和過人的才華,終於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步入仕途。 爲官之初,李賢清正廉潔,一心爲民。他不辭辛勞地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積極推行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他嚴懲貪官污吏,整頓地方秩序,使得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日漸富足。 然而,官場風雲變幻,爾虞我詐之事屢見不鮮。李賢因不願與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同流合污,遭到了他們的排擠和陷害。儘管他竭盡全力爲自己辯解,卻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度被罷官免職。 遭遇挫折的李賢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他回到家鄉,依然心繫天下。在鄉野之間,他繼續關注民生,爲鄰里鄉親排憂解難,傳授知識,深受民衆的尊敬和愛戴。 時光荏苒,轉眼間李賢已到了古稀之年。此時的他,雖已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心中的抱負從未磨滅。 一天,朝廷面臨着一場重大的危機。邊境遭受外敵入侵,國內又有天災人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廷中的官員們大多束手無策,皇帝爲此憂心忡忡。 在這關鍵時刻,有人想起了李賢,向皇帝舉薦他出山,以解國家之困。皇帝深知李賢的才能和忠心,於是親自下旨,邀請李賢再度入朝爲官。 李賢接到聖旨後,毫不猶豫地決定挺身而出。他不顧自己已是懸車之年,毅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回到朝廷,李賢憑藉着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智慧,迅速制定出一系列應對之策。他調兵遣將,抵禦外敵入侵;開倉賑濟,安撫受災百姓;改革弊政,重振朝綱。 在李賢的努力下,國家逐漸走出了困境,重新恢復了繁榮昌盛的景象。而李賢也因其功績,受到了百姓的讚頌和皇帝的嘉獎。 李賢的故事傳頌千古,他在懸車之年仍能挺身而出,爲國爲民,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

懸車之年-成語圖片

懸車之年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