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
成語拼音
- shī wèi sù cān
尸位素餐成語解釋
- 尸位:空佔職位,不盡職守;素餐:白喫飯。空佔着職位而不做事,白喫飯。
典故出處
- 《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成語典故
-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 “書經”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 “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尸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爲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爲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只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喫喝閒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積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着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麼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爲很得體的謙話了。
成語造句
- 某些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簡直就是尸位素餐,嚴重損害了公衆利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官員名叫賈庸。賈庸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謀得了一個官職,但他整日無所事事,只知貪圖享樂。
賈庸上任後,從不去關心百姓的疾苦,也不處理政務。每天不是在官署中呼呼大睡,就是與一些狐朋狗友喫喝玩樂。對於上級交代的任務,他總是敷衍了事,能拖則拖。
時間一長,百姓們怨聲載道,很多地方的事務都因爲賈庸的不作爲而變得混亂不堪。一些有正義感的官員看不下去,多次向他提出建議和批評,但賈庸卻根本不當一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有一次,這個國度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顆粒無收,生活陷入了困境。其他官員都積極地想辦法抗旱救災,而賈庸卻依然無動於衷,甚至還在這個時候利用職務之便爲自己謀取私利。
終於,國君得知了賈庸的種種劣跡,大爲震怒。他召集衆臣,嚴厲地斥責賈庸:“你身爲官員,卻尸位素餐,不務正業,對國家和百姓毫無貢獻,簡直就是國家的恥辱!”國君下令罷免了賈庸的官職,並將他趕出了朝堂。
賈庸的事例成爲了這個國度的一個反面教材,警示着後來的官員們要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切不可如賈庸一般尸位素餐。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官員們應當不斷進取,積極作爲,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而不是空佔着職位卻不做事。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最終都將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
尸位素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