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賢舉能
成語拼音
- xuǎn xián jǔ néng
選賢舉能成語解釋
- 鹽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與能”。
典故出處
-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成語典故
- 他主張德政,主張選賢舉能,主張大一統。★郭沫若《歷史人物·屈原研究三》
成語造句
-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體系中,領導者應當致力於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做到真正的選賢舉能,讓有才華和品德高尚的人能夠脫穎而出,爲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爲華國。這個國家的君主英明睿智,一心想要讓國家更加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當時,華國正面臨着諸多挑戰,周邊的一些小國對其虎視眈眈,國內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君主深知,要想解決這些難題,關鍵在於選用賢能之士來治理國家。
於是,君主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他派遣使者到各個地方,張貼告示,號召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前來應聘。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紛紛響應,懷揣着報國之志,涌向京城。
在衆多的應聘者中,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年輕人引起了君主的注意。李賢出身貧寒,但自幼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對國家大事有着獨到的見解。他在面試中,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對於治國理政的想法,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君主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認爲他是一個可造之材。
然而,選拔人才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一些權貴子弟,憑藉着家族的勢力,試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官職。但君主堅決不爲所動,他深知這些人大多無能且貪婪,如果讓他們爲官,必將損害國家的利益。
還有一位名叫王能的中年人,他原本是一位地方官員,在任期間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君主經過深入調查和了解,發現王能不僅能力出衆,而且清正廉潔,一心爲民。於是,毫不猶豫地將他提拔到了重要的職位上。
經過一番嚴格的選拔,君主終於選到了一批賢能之士。這些人來自不同的階層,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有着一顆爲國爲民的心。
在這些賢能之士的輔佐下,華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百姓們豐衣足食;軍事力量也日益強大,成功抵禦了周邊小國的侵擾;國家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社會秩序井然。
在選賢舉能的政策下,華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成爲了周邊各國敬仰的對象。君主也因此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護,成爲了一代明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繁榮昌盛,就必須選賢舉能,讓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發揮他們的作用,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選賢舉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