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賢與能

成語拼音

xuǎn xián yǔ néng

選賢與能成語解釋

鹽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

典故出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成語典故

選賢與能,於今雖重。★唐韓愈《除崔羣戶部侍郎制》

成語造句

如今的社會,在選拔人才時,應真正做到選賢與能,這樣才能推動各個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名叫華朝。華朝初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皇位的傳承出現了諸多問題。 當時的皇帝年事已高,卻遲遲未確立皇位的繼承人。朝中的大臣們爲此憂心忡忡,紛紛進諫,希望皇帝能夠早做打算。皇帝心中也明白,選擇繼承人是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大事,不可輕率。 於是,皇帝決定在衆多皇子中“選賢與能”。大皇子,英勇善戰,在邊疆屢立戰功,深受將士們的愛戴;二皇子,聰明睿智,善於治理內政,在朝堂上也頗有威望;三皇子,心地善良,廣施仁政,深得百姓的擁護。 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選擇繼承人不能僅僅看表面的功績和聲望,更要考察其品德和能力。爲了更好地瞭解皇子們的真實情況,皇帝決定微服私訪。 在民間,皇帝聽到了百姓對三皇子的稱讚。百姓們說,三皇子經常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爲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皇帝心中一動,但並未立刻做出決定。 回到宮中,皇帝又召集大臣們商議。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大皇子,認爲國家需要一位有軍事才能的君主來保衛邊疆;有的則支持二皇子,覺得治理國家需要智慧和謀略。然而,皇帝始終沒有表態。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皇帝決定選擇三皇子作爲皇位的繼承人。他認爲,一個君主最重要的品質是心懷百姓,能夠施仁政,讓國家長治久安。三皇子雖然在戰功和謀略方面不如其他兩位皇子,但他的善良和對百姓的關愛,正是國家所需要的。 在皇帝宣佈決定後,華朝上下一片歡騰。三皇子繼位後,果然不負衆望,繼續秉持着“選賢與能”的理念治理國家。他選拔了一大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員,使得國家日益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選賢與能”是關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只有選擇那些真正有賢德和才能的人,才能讓事業興旺發達,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我們應當借鑑古人的智慧,在各個領域都遵循這一原則,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選賢與能-成語圖片

選賢與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