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

成語拼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雅俗共賞成語解釋

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典故出處

明·孫人儒《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成語典故

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纔好。★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

成語造句

這齣戲情節跌宕起伏,表演精彩絕倫,做到了雅俗共賞,讓不同文化層次的觀衆都陶醉其中。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藝術的發展猶如璀璨星辰,閃耀着獨特的光芒。而“雅俗共賞”這一美妙的境界,也有着諸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在唐朝,詩歌藝術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有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詩人,他的詩作風格多樣,題材廣泛。白居易深知詩歌不應只是文人雅士們在書齋中玩味的文字遊戲,更應成爲廣大民衆能夠欣賞和理解的精神食糧。 他常常深入民間,與百姓交流,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因此,他的詩歌既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又有對平凡生活的細膩描繪;既有高雅的意境,又有通俗易懂的表達。比如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古原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是飽讀詩書的文人還是目不識丁的百姓,都能從這首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不屈。 還有那首《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真實地刻畫了賣炭老人的艱難處境和無奈心情,讓人們對底層民衆的困苦生活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同情。 白居易的詩歌在當時廣爲流傳,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爲之傾倒。他的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僅在文人墨客的聚會中被吟誦稱讚,也在街頭巷尾被人們口口相傳。 與之相反,當時也有一些詩人,過於追求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典故,使得他們的詩作晦澀難懂,只有少數同好能夠欣賞。這些詩人雖然在小圈子裏獲得了一定的讚譽,但他們的作品卻無法廣泛傳播,難以引起大衆的共鳴。 白居易以他的詩歌實踐,爲“雅俗共賞”這一理念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的成功告訴我們,真正優秀的文化藝術,應當能夠跨越階層和知識水平的差異,觸動每一個人的心靈,讓高雅與通俗相互融合,共同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正是因爲有了像白居易這樣的文化大家,不斷追求雅俗共賞的境界,我們的文化藝術才得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

雅俗共賞-成語圖片

雅俗共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