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刑峻法
成語拼音
- yán xíng jùn fǎ
嚴刑峻法成語解釋
- 峻嚴酷。嚴厲的刑吠嚴峻的法令。
典故出處
- 《後漢書·崔髎傳》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成語典故
- 若仍嚴刑峻法,使直言者常獲重譴;日日講聚斂,使百姓生機愈困,則天下事不堪問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成語造句
- 在治理國家時,不能一味依賴嚴刑峻法,還需注重道德教育與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秦國,商鞅變法之前,社會秩序較爲混亂,貴族們肆意妄爲,平民百姓生活困苦。
商鞅來到秦國,他深知要使國家強大,必須建立嚴格的法律制度。於是,他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商鞅制定的法律條文極爲詳細和嚴格,對各種犯罪行爲都規定了嚴厲的懲罰。比如盜竊,哪怕只是偷了一點微不足道的財物,也會受到重罰;打架鬥毆,更是會受到嚴厲的懲處。
在一開始,許多人對這些嚴刑峻法表示不滿和質疑。一些貴族認爲商鞅的做法過於苛刻,會引起民怨。然而,商鞅堅信只有通過嚴格的法律,才能約束人們的行爲,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
有一次,秦國的太子觸犯了法律。商鞅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如果不懲罰太子,那麼他所制定的法律將失去公信力;但如果懲罰太子,又會得罪權貴。商鞅最終決定,雖然不能直接懲罰太子,但要處罰太子的老師,以警示衆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秦國在商鞅的嚴刑峻法治理下,社會秩序逐漸好轉。人們不敢輕易違法犯罪,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爲大幅減少。農業生產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也不斷增強。
然而,商鞅的嚴刑峻法也爲他自己埋下了禍根。在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後,那些曾經被他得罪的貴族們聯合起來,誣陷商鞅謀反。最終,商鞅被處以車裂之刑。
但不可否認的是,商鞅所推行的嚴刑峻法在一定時期內確實使秦國變得強大,爲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後世對於商鞅的嚴刑峻法也有着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爲,在特定的時期和環境下,這種極端的手段能夠迅速整頓社會秩序;而也有人認爲,過度的嚴刑峻法可能會導致民衆的恐懼和不滿,不利於長期的統治。
但無論如何,“嚴刑峻法”這個成語所代表的那種嚴格、嚴厲的治理方式,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讓後人在思考治理國家的策略時,能夠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嚴刑峻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