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傷幸
成語拼音
- yán duō shāng xìng
言多傷幸成語解釋
-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損害。同言多傷行”。
典故出處
- 元·石德玉《紫雲庭》第一折他那裏問言多傷幸,絮得些家宅神長是不安寧。”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與人交流時需注意分寸,不要滔滔不絕,否則言多傷幸,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宮廷之中,權力的爭鬥猶如暗潮洶涌,人心的複雜難以捉摸。
有一位名叫李適的臣子,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身的才華和努力,一步步在朝中嶄露頭角。李適爲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起初,皇帝對他的這份直率頗爲讚賞。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局勢發生了變化。皇帝身邊漸漸聚攏了一羣諂媚阿諛之輩,他們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只說皇帝想聽的話。李適卻依然不改直言的作風,在衆多朝政大事上,他毫不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次,朝廷商議一項重大的決策,涉及到國家的財政開支和民生福祉。李適認爲當前的方案存在諸多弊端,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指出其中的問題,言辭激烈而懇切。
但這一番言論卻觸怒了皇帝,皇帝覺得李適言多傷幸,破壞了他原本的好心情,也讓他在羣臣面前丟了面子。那些善於逢迎的臣子們趁機落井下石,紛紛指責李適不懂規矩,冒犯天威。
漸漸地,皇帝對李適越來越不滿,開始疏遠他。李適的官職一降再降,最終被髮配到邊遠之地。
李適的遭遇令人唏噓,他一心爲國爲民,卻因言多傷幸,落得如此下場。
這也讓我們看到,在複雜的環境中,說話做事都需要審時度勢,把握分寸。否則,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也可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或許比一味地直言更能達到目的。
言多傷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