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是人非
成語拼音
- yán shì rén fēi
言是人非成語解釋
- 指言論無可非議,但爲人不可取。
典故出處
- 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太祖》徐鉉、張洎言是人非。”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會一直支持我,可如今的行爲卻與當初大相徑庭,真可謂言是人非。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令人深思。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名叫謝朓的才子。他出身名門,才華橫溢,詩文俱佳,深受衆人推崇。
起初,謝朓仕途順遂,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在官場中嶄露頭角。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政治局勢變得越發複雜和險惡。
當時,南齊王朝內部爭鬥不斷,各方勢力爲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謝朓身處其中,面臨着艱難的抉擇。他曾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立志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發表過諸多正義激昂的言論。
但在權力的誘惑和威脅之下,謝朓逐漸迷失了自己。他爲了保住自身的榮華富貴,開始違背自己曾經的誓言和理念。
曾經,他堅決反對某些權貴的腐敗行徑,義正言辭地批判他們的惡行。可後來,爲了迎合新的政治勢力,他竟然對那些曾經被他指責的行爲視而不見,甚至還參與其中。
他的朋友們對他的改變感到痛心疾首,紛紛指責他言是人非。曾經那個心懷正義、言辭懇切的謝朓,如今卻變成了一個言行不一、背信棄義之人。
謝朓最終也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他的反覆無常和背信棄義讓他失去了衆人的信任和支持,在政治鬥爭中成爲了犧牲品。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言是人非是多麼可悲可嘆。一個人如果不能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隨意改變自己的言行,最終只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批判。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謝朓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道義,終究是自食惡果。我們應當以他爲戒,始終保持言行一致,做一個真正有操守、有擔當的人。
言是人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