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
成語拼音
- shí rén yá huì
拾人牙慧成語解釋
- 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成語典故
-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爲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爲“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爲“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爲了不起,真不應該。”。
成語造句
- 他總是喜歡模仿別人的觀點和做法,卻沒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完全是在拾人牙慧。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叫張華。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但他卻有着一顆渴望知識和成名的心。
張華十分喜歡讀書,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希望能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然而,他漸漸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在與人交談和討論時,常常不是憑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而是直接借用他人說過的話和觀點,稍加改動後便當作自己的東西來展示。
有一次,張華參加了一個文人聚會。在聚會上,大家紛紛發表自己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和觀點。當輪到張華髮言時,他便將之前從別人那裏聽來的一些言論稍作修飾後說了出來。其他人聽了,一開始覺得他說得還挺有道理,但其中有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卻看出了端倪。
這位老先生在聚會結束後找到了張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年輕人,你這樣直接借用他人的觀點,就如同拾人牙慧一般,雖然看似聰明,但終究不是你自己真正的智慧啊。學問應該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來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張華聽了,頓時覺得羞愧難當。
老先生引經據典地說道:“就如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學者和思想家,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鑽研,才得出了獨特而深刻的見解。比如孔子,他周遊列國,不斷思考和教誨,纔有了流傳千古的儒家思想;又如老子,他靜心感悟天地之道,纔有了影響深遠的道家學說。他們可都不是靠拾人牙慧成名的啊。”
張華深受觸動,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那以後,他開始努力改變自己,不再輕易地拾人牙慧。他更加刻苦地讀書學習,用心去思考每一個問題,努力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張華終於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在學界嶄露頭角。他的觀點和見解獨特而深刻,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讚賞。他也明白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獲得的知識和智慧,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總是依賴他人的成果,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現。一味地拾人牙慧,只會讓我們失去自我,難以真正成長和進步。只有勇於創新,敢於展現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拾人牙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