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揚行舉
成語拼音
- yán yáng xíng jǔ
言揚行舉成語解釋
- 根據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典故出處
- 《禮記·文王世子》凡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在日常的爲人處世中就能體現出來,比如他處處爲他人着想,做到了言揚行舉,受到衆人的稱讚。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李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心懷遠大抱負。
李明成長的過程中,目睹了家鄉百姓的辛勤勞作和生活的不易。他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爲家鄉帶來改變。於是,他發奮讀書,日夜苦學,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考取功名,爲百姓謀福祉。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明終於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在考場上,他憑藉紮實的學識和清晰的思路,順利完成了答卷。不久之後,放榜之日到來,李明果然名列前茅,中了舉人。
中舉後的李明並未因此驕傲自滿,而是更加謙遜和勤奮。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時刻銘記着要爲百姓做實事。他主動參與到家鄉的建設中,爲改善民生出謀劃策。
有一次,城鎮遭遇了洪災,許多百姓的房屋被沖毀,農田被淹沒。李明挺身而出,組織鄉親們抗洪救災。他不僅親自參與到搶險的隊伍中,還積極奔走,向周邊的城鎮尋求援助。在他的努力下,救災物資和人力源源不斷地涌入受災的城鎮,最終幫助百姓度過了難關。
李明的善舉傳遍了整個地區,人們對他讚不絕口。然而,李明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教育對於改變一個地區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在家鄉開辦書院,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識字。
爲了籌集書院的經費,李明不惜變賣家產,四處募捐。他的真誠和執着打動了許多人,大家紛紛慷慨解囊,支持他的義舉。書院建成後,李明親自聘請有學識的先生授課,還經常到書院中與學生們交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將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周邊的官員和鄉紳紛紛前來拜訪,希望與他結交。但李明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權勢和利益所迷惑。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只與那些真心爲百姓做事的人合作。
在一次官員的選拔中,上級官員聽聞了李明的事蹟,對他進行了考察。發現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品行端正,一心爲民。於是,李明被破格提拔,擔任了重要的官職。
李明上任後,依然保持着言揚行舉的作風。他積極推行改革,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打擊貪污腐敗,爲地方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在他的治理下,當地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李明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他的言揚行舉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正義和公平而努力奮鬥。
言揚行舉-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