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詭

成語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言行相詭成語解釋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典故出處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表面上答應幫忙,實際行動卻完全相反,這種言行相詭的做法實在令人失望。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名叫張儀的人,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謀略,在各國之間遊走。 張儀出生於魏國,早年曾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他開始踏上了謀求功名的道路。 當時,秦國逐漸崛起,對東方各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張儀看準了這個時機,來到了秦國,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和重用。 秦惠王一心想要擴張領土,稱霸諸侯。張儀便向他獻計,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和權謀之術來削弱其他國家的實力。 有一次,張儀奉命出使魏國。他在魏王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秦國對魏國絕無侵犯之心,並且願意與魏國結爲友好鄰邦,共同抵禦其他強國的侵略。魏王聽信了張儀的言辭,對秦國放鬆了警惕。 然而,不久之後,秦國卻突然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魏國的大片土地。魏王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被張儀所欺騙,他憤怒地指責張儀言行相詭,背信棄義。 張儀卻不以爲意,他認爲在這亂世之中,爲了國家的利益,使用一些謀略和手段是無可厚非的。 但這種言行相詭的做法,終究讓張儀在各國之間聲名狼藉。其他國家的君主和大臣們對他充滿了警惕和厭惡,不再輕易相信他的言辭。 儘管張儀在秦國一時得勢,爲秦國謀取了不少利益,但他的行爲也引起了秦國國內一些正直之士的不滿。最終,在秦惠王去世後,張儀失去了依靠,被迫離開了秦國。 張儀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讓人們明白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那些言行相詭、出爾反爾之人,或許能夠一時得逞,但終究難以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難以成就真正的大業。

言行相詭-成語圖片

言行相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