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爲戒。

典故出處

《詩經·周南·關雎·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成語典故

對待批評的態度,應該是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成語造句

對於他人的意見和批評,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因爲其出發點可能是希望我們進步,正所謂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政治清明、社會繁榮,但在這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卻也隱藏着一些問題。 當時,朝堂之上有一位忠臣名叫李恪。他爲人正直,一心只爲國家和百姓着想。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皇帝逐漸被一些阿諛奉承之輩包圍,開始變得有些剛愎自用。 有一次,皇帝做出了一個決策,要大興土木修建一座奢華的宮殿。李恪深知此舉會勞民傷財,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於是,他在朝堂上直言進諫,詳細闡述了這個決策的弊端,言辭懇切,毫無保留。 皇帝聽後,龍顏大怒,認爲李恪是在故意冒犯他的權威。但李恪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再次跪地,誠懇地說道:“陛下,臣之所言,皆是出於對國家和百姓的憂慮。臣深知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還望陛下能夠三思。” 此時,朝堂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那些平日裏善於迎合皇帝的大臣們都在心中暗自偷笑,等着看李恪的下場。 然而,皇帝在盛怒之後,漸漸冷靜了下來。他回想起自己初登皇位時的雄心壯志,以及先王對他的教誨。先王曾說:“身爲君主,當廣納諫言,不可一意孤行。只有虛心聽取臣子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治理好國家。” 想到這裏,皇帝的臉色逐漸緩和,他走下龍椅,扶起了李恪,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是朕一時糊塗。此次多虧愛卿直言相諫,朕當引以爲戒。” 從此之後,皇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爲,更加虛心地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而李恪的勇敢進諫也在朝中傳爲佳話,大臣們紛紛以他爲榜樣,敢於直言不諱。 這個王朝也因爲皇帝能夠做到“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不斷修正錯誤的決策,變得更加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這正是“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力量,它提醒着上位者要保持謙遜和清醒,也鼓勵着臣子們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共同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成語圖片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