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門持鉢

成語拼音

yán mén chí bō

沿門持鉢成語解釋

原指僧、尼挨門向人求佈施,後泛指到處乞求施捨。

典故出處

明·高攀龍《講義·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當,我卻無分了,便至沿門持鉢,仰息他人。”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一生坎坷,四處漂泊,到了中年竟還過着沿門持鉢的生活。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慧能的年輕僧人。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但自幼便對佛法充滿了嚮往和好奇。 慧能年少時,生活艱辛,常常食不果腹。然而,他內心對佛法的追求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爲了能夠深入學習佛法,他決定離開家鄉,踏上雲遊求學之路。 一路上,慧能歷經風雨,走過了許多山川河流。他拜訪了衆多的寺廟和高僧,虛心求教,不斷汲取着佛法的智慧。但由於身無分文,他常常面臨着飢餓和貧困的困擾。 有一次,慧能來到了一個繁華的城鎮。他在街頭徘徊,肚子餓得咕咕叫,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此時,他看到了一些乞丐在街頭沿門持鉢,向過往的行人乞討食物。慧能心中不禁一動,他意識到,爲了能夠繼續自己的求佛之路,他也不得不放下心中的顧慮,像那些乞丐一樣沿門持鉢,尋求他人的幫助。 起初,慧能感到十分難爲情,他害怕被人嘲笑和拒絕。但是,當他想到自己對佛法的堅定信念和追求,他鼓起了勇氣,拿起鉢盂,開始一家一家地敲門乞討。 有些人家看到他是個僧人,心生憐憫,會給他一些食物和水;而有些人家則對他冷眼相待,甚至惡語相向。但慧能始終保持着平和的心態,他深知這是自己修行路上必須經歷的考驗。 在沿門持鉢的過程中,慧能也遇到了許多善良的人。有一位富商,看到慧能雖然衣衫襤褸,但目光堅定,充滿了智慧和慈悲,便邀請他到家中,爲他提供了豐盛的食物和住所,並與他探討佛法。通過與富商的交流,慧能對佛法有了更深的領悟。 還有一位老婦人,雖然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她看到慧能的虔誠和堅持,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糧食分給了他。慧能深受感動,他在心中默默發誓,日後若有所成,一定要回報這些善良之人的恩情。 經過多年的沿門持鉢和艱苦修行,慧能終於成爲了一位佛法高深的大師。他的智慧和慈悲傳遍了四方,吸引了衆多信徒前來聆聽他的教誨。 慧能回首自己的過往,感慨萬分。他深知,沿門持鉢的那段經歷,雖然充滿了艱辛和挫折,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世間的疾苦和衆生的不易,也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定和強大。 正如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慧能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他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結果。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證明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都能夠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沿門持鉢-成語圖片

沿門持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