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門託鉢

成語拼音

yán mén tuō bō

沿門託鉢成語解釋

泛指到處乞求施捨。同沿門持鉢”。

典故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託鉢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生活的困境中漂泊無依,竟到了不得不沿門託鉢的地步。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慧能的和尚。他生活的時代,佛教在民間廣泛傳播,但寺院的資源並非總是充足。 慧能自幼便對佛法有着深厚的興趣和極高的悟性,他一心向佛,渴望通過修行和傳播佛法來幫助更多的人。然而,他所在的寺院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爲他提供足夠的生活和修行所需。 爲了繼續自己的修行之路,慧能決定踏上一段艱辛的旅程。他離開熟悉的寺院,獨自一人行走在塵世之中。一路上,他風餐露宿,遭遇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始終堅信自己所追求的佛法真諦能夠爲世間帶來光明和希望。 每到一處,慧能都會向當地的百姓講述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然而,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些人對他的教誨深表感激,給予他一些食物和住所;而有些人則對他的話語不屑一顧,甚至加以嘲笑和驅趕。 儘管如此,慧能從不氣餒。他明白,傳播佛法的道路註定充滿坎坷,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他就像一位堅定的行者,無論遇到多大的阻礙,都勇往直前。 隨着時間的推移,慧能的名聲漸漸傳開。但他的生活依然十分艱苦,常常需要依靠他人的施捨才能維持生計。他沿着百姓的家門,託着鉢盂,請求一點點的食物和幫助。但他從未因此感到羞愧或自卑,因爲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更崇高的目標。 有一天,慧能來到了一個繁華的城鎮。這裏的人們生活富足,但心靈卻顯得空虛和迷茫。慧能在城鎮的廣場上開始講經說法,他的話語如清泉般流淌,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然而,也有一些富有的商人對他表示懷疑和不滿,認爲他只是一個沿路乞討的和尚,不值得信任。 面對這些質疑,慧能平靜地回答:“我沿門託鉢,並非爲了自己的私慾,而是爲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領悟佛法的智慧,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力量。”他的真誠和堅定最終打動了那些原本心存疑慮的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隨他學習佛法,整個城鎮也因爲他的到來而充滿了祥和與溫暖。 慧能的故事傳遍了四方,他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位佛法大師。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堅持和信念的力量,也讓“沿門託鉢”這個成語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它不再僅僅是一種乞討的行爲,更是一種爲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惜放下身段、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徵。

沿門託鉢-成語圖片

沿門託鉢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