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臥鼓
成語拼音
- yǎn qí wò gǔ
偃旗臥鼓成語解釋
- 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同偃旗息鼓”。
典故出處
- 《梁書·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命衆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
成語典故
- 慎列樹三棚,相去數裏,偃旗臥鼓。於中柵聲鼓,三柵悉兵以擊,賊衆大亂。★《舊唐書·伊慎傳》
成語造句
- 戰場上,原本激烈的交鋒突然停止,雙方偃旗臥鼓,彷彿在等待一個新的時機重新開戰。
成語故事
- 在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劉備在早期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諸多艱難險阻。有一次,他的軍隊與曹操的大軍在一處戰略要地相遇。曹操的兵力雄厚,裝備精良,且將領們個個經驗豐富,聲名遠揚。相比之下,劉備的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都處於明顯的劣勢。
劉備深知正面交鋒難以取勝,於是召集了他的謀士和將領們商議對策。諸葛亮,這位智慧超羣的謀士,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策略。他建議劉備採取偃旗臥鼓之策,迷惑曹操的軍隊。
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命令士兵們悄悄地收起軍旗,停止擊鼓,讓整個軍營呈現出一片寂靜和冷清的景象。曹操的探子前來偵察,看到劉備的軍營毫無動靜,誤以爲他們士氣低落,甚至可能正在準備撤退。
曹操聽聞探子的回報,心中也產生了疑慮。然而,他的一位謹慎的將領提醒他,劉備一向以智謀著稱,這看似偃旗息鼓的局面,或許是一個陷阱。但曹操自恃兵力強大,認爲劉備不過是在虛張聲勢。
於是,曹操下令大軍進攻劉備的營地。當曹操的軍隊氣勢洶洶地衝進來時,卻發現劉備的軍隊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原來,劉備在偃旗臥鼓的表象下,暗中佈置了伏兵,並且激勵士兵們養精蓄銳,準備迎接戰鬥。
當曹操的軍隊進入埋伏圈時,劉備一聲令下,軍旗重新豎起,戰鼓雷鳴,士兵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曹操的軍隊。曹操的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被打得措手不及。
這場戰役中,劉備憑藉着偃旗臥鼓的巧妙策略,成功地以少勝多,給曹操的軍隊以沉重的打擊。也正因如此,劉備的勢力得以在艱難的局勢中得以保存和發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面對強敵時,不一定要憑藉硬拼,運用智慧,採取巧妙的策略,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偃旗臥鼓,並非是真正的退縮和放棄,而是一種隱藏實力、等待時機、出其不意的智慧之舉。
偃旗臥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