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武息戈

成語拼音

yǎn wǔ xī gē

偃武息戈成語解釋

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典故出處

《後漢書·公孫述傳》囂(隗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爲西伯之事,尊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世界的主流趨勢是追求和平與發展,各國都應努力營造一個不再有戰爭和衝突,讓人民安居樂業的環境,真正實現偃武息戈。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時期,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頻繁發動戰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各國的君主都渴望通過武力來擴張自己的領土,增強國家的實力。然而,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家的經濟陷入困境,百姓流離失所,田園荒蕪。 在衆多諸侯國中,有一個小國的君主,名叫姬昌。他目睹了戰爭帶來的災難,心中充滿了憂慮。他深知,無休止的征戰只會讓國家走向衰敗,讓人民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於是,姬昌決定採取一種與衆不同的策略。 他開始在國內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注重農業生產,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使國家的糧食產量逐漸增加,經濟慢慢復甦。同時,他大力倡導文化教育,培養人才,提高國民的素質。 在軍事方面,姬昌並沒有像其他諸侯國那樣盲目擴充軍隊,而是致力於加強軍隊的訓練和裝備的改進,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但他並不輕易發動戰爭,而是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 有一次,鄰國因爲邊界問題與姬昌的國家發生了衝突。鄰國的君主氣勢洶洶地準備發動戰爭,姬昌卻派出使者前往鄰國,誠懇地表達了和平解決爭端的意願。他向鄰國君主分析了戰爭的危害,以及和平帶來的好處。 最終,鄰國君主被姬昌的誠意所打動,雙方通過協商解決了邊界問題,避免了一場血腥的戰爭。 姬昌的國家在他的治理下,日益繁榮昌盛。其他諸侯國看到姬昌的國家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得如此之好,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戰爭策略。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諸侯國開始效仿姬昌,減少戰爭,注重國內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各國之間的戰爭逐漸減少,人民終於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 姬昌的舉措,正是“偃武息戈”的生動體現。他以智慧和勇氣,讓國家停止了武力衝突,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新局面。這段歷史也告訴後人,和平與發展纔是國家和人民的福祉所在,武力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偃武息戈-成語圖片

偃武息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