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鐘
成語拼音
- yǎn ěr dào zhōng
掩耳盜鐘成語解釋
- 捂住耳朵偷鍾。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典故出處
-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恥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搑其耳。”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以爲自己偷偷拿走別人的東西不會被發現,這種做法無異於掩耳盜鐘,實在愚蠢。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百姓們也算安居樂業。
在這個國家的某個小鎮上,有一個遊手好閒的人,名叫張三。張三整日無所事事,總想着不勞而獲。
有一天,張三路過一戶富貴人家的宅院。這宅院氣派非凡,門庭高大,硃紅色的大門緊閉着。張三在門口徘徊了一會兒,突然聽到從院子裏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他順着聲音望去,發現原來是院子裏掛着一口大鐘。這口大鐘造型精美,一看就價值不菲。
張三頓時心生貪念,心想:“要是能把這口大鐘偷回家,賣了肯定能換來一大筆錢。” 於是,他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怎麼把這大鐘弄到手。
到了夜晚,張三悄悄地來到這戶人家的院牆外。他翻牆而入,躡手躡腳地走到那口大鐘前。可這大鐘又大又重,憑他一人之力根本搬不動。
張三急得抓耳撓腮,突然,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找來一把錘子,想要把大鐘敲碎,然後再一塊塊地偷走。
張三拿起錘子,用力地朝大鐘砸去。“當——” 一聲巨響,在寂靜的夜晚傳出去很遠。張三嚇了一大跳,他心想:“這聲音太大了,會把別人引來的。” 於是,他趕緊捂住自己的耳朵,心裏還暗自得意:“這下好了,我捂住耳朵,就聽不見鐘聲了,別人也應該聽不見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鐘聲依然響亮地傳向四方。周圍的鄰居們聽到鐘聲,紛紛從睡夢中驚醒,很快就發現了正在行竊的張三。
最後,張三被衆人抓住,送到了官府。在公堂上,縣官聽了張三掩耳盜鐘的荒唐行徑,不禁搖頭嘆息道:“你自欺欺人,以爲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鐘聲,實在是愚蠢至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就像張三掩耳盜鐘一樣,以爲捂住自己的耳朵就能掩蓋事實,最終只能是自食惡果。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那些妄圖掩蓋自己罪行的奸臣,最終都沒有逃過正義的審判。我們應該以誠實和智慧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而不是像張三那樣愚蠢地掩耳盜鐘。
掩耳盜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