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儆百

成語拼音

shā yī jǐng bǎi

殺一儆百成語解釋

儆:警告。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

典故出處

《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成語典故

公元949年,後漢叛將李守貞率軍進攻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行動前,他叫人假扮賣酒商販,以小利引誘河西郭威部衆暢飲,然後乘其酒醉,偷襲河西軍營。郭威得知後,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賞、設宴外,一律不準私自飲酒,違者當斬。一次,郭威最親近的將領李審違犯規定喝了酒,他派人將李審找來怒斥一頓後,立即推出斬首。河西官兵從此再不敢隨便喝酒。

成語造句

在公司的管理中,對於嚴重違反規定的員工進行嚴厲懲處,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讓其他人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段時間社會秩序頗爲混亂。一些不法之徒肆意妄爲,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爲屢屢發生,百姓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國王爲此憂心忡忡,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睿智的大臣進言道:“陛下,如今亂象頻生,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來加以制止。臣建議,抓住一個典型的罪犯,對其嚴懲不貸,以起到殺一儆百之效,讓其他人不敢再輕易犯法。”國王覺得這個主意有道理,於是下令讓司法官員們嚴格執法,務必找出一個合適的對象來殺雞儆猴。 不久後,司法官員們抓到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強盜。此人長期作惡多端,犯下了諸多罪行。國王決定親自審判這個強盜,在朝堂之上,國王聲色俱厲地數落着強盜的種種惡行,並宣佈對他處以極刑。 強盜被處決的那一天,百姓們紛紛前來圍觀。當看到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時,人們心中的恐懼和不安漸漸消散。大家意識到,國王對於犯罪行爲是絕不會姑息的。 自那以後,這個國度的犯罪率大幅下降。那些原本心懷不軌的人,一想到那個被嚴懲的強盜,便打消了犯罪的念頭。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了穩定,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正如《漢書·尹翁歸傳》中所記載:“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通過殺一儆百的舉措,國王成功地整頓了社會風氣,讓國家重新回到了正軌。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面對混亂和不良現象時,果斷地採取有力措施,對個別人進行嚴厲懲處,能夠有效地警示其他人,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公平。

殺一儆百-成語圖片

殺一儆百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