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身成仁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殺身成仁成語解釋
-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爲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典故出處
-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成語典故
-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先生,您講的仁德、忠義都是極好的。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慾望。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怎樣處理呢?”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爲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爲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 先生說:“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 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於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這樣,纔會培養起仁德來。”。
成語造句
-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許多英雄豪傑挺身而出,不惜殺身成仁,以捍衛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雄豪傑爲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展現出了偉大的精神。
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在衛國,有一位名叫子路的勇士。子路爲人豪爽,重義氣,他一直追隨着孔子,學習儒家的思想和道德準則。
當時,衛國發生了內亂。子路得知後,義無反顧地前往衛國,想要幫助衛國恢復秩序。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與叛亂者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然而,在戰鬥中,子路寡不敵衆,最終被敵人重重包圍。
敵人對他喊道:“子路,你已經沒有退路了,投降吧!”子路卻昂首挺胸,大聲說道:“吾志在爲正義而戰,豈會輕易投降!我寧願殺身成仁,也不苟且偷生!”說罷,他繼續奮勇殺敵,毫不退縮。
儘管子路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倒在了敵人的刀劍之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誠和勇敢,什麼是殺身成仁的精神。
子路的事蹟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爲他的勇敢和犧牲精神所感動。孔子得知子路的死訊後,悲痛欲絕,他感慨地說:“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表達了對這位弟子深深的惋惜和敬意。
在歷史的記載中,像子路這樣殺身成仁的英雄還有很多。他們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正義,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成爲了後人敬仰的楷模。他們的故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讓人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殺身成仁,這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偉大的精神象徵。它代表着人類對正義、忠誠、勇敢的不懈追求,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我們或許不會面臨子路那樣生死抉擇的時刻,但這種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當我們需要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做出選擇時,我們應該想起子路,想起那些殺身成仁的先輩們,以他們爲榜樣,堅定地走在追求真理和正義的道路上。
殺身成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