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孔出氣
成語拼音
- yī bí kǒng chū qì
一鼻孔出氣成語解釋
- 同一個鼻孔出氣。比喻立場、觀點、主張完全一致。
典故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那晁住媳婦就是合珍哥一個鼻孔出氣,也沒有這等心意相投。”
成語典故
- 新月博士常發議論,都和官僚一鼻孔出氣,南方已無人信之。(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
成語造句
- 他們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完全不顧事實和原則,就好像是一鼻孔出氣,只爲了謀取私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中,有兩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分別是甲大人和乙大人。
甲大人善於權謀之術,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乙大人原本爲人正直,但在甲大人的利誘和威逼之下,逐漸迷失了自我,與甲大人沆瀣一氣。
朝堂之上,每當有重要的決策需要商議時,這兩人總是站在同一立場,不顧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只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有一次,關於一項水利工程的建設,衆多大臣提出了合理的方案,既能造福百姓,又能節省開支。然而,甲大人爲了能讓自己的親信承包工程從中牟利,便極力反對這些方案。乙大人明知甲大人的心思不純,卻依然附和,與甲大人一鼻孔出氣,全然不顧這項工程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民間因爲天災,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朝廷決定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但甲大人卻認爲這會影響到朝廷的財政收入,主張減少放糧的數量。乙大人此時又緊跟甲大人的步伐,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與甲大人一個腔調,一鼻孔出氣。
一位忠臣丙大人實在看不下去,他挺身而出,指責甲大人和乙大人的自私行徑。丙大人引經據典,說道:“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只爲百姓謀福祉。如今你們爲了個人私利,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實在是天理難容!”然而,甲大人和乙大人卻聯合起來,對丙大人進行打壓和排擠。
最終,這個王朝因爲這兩人的胡作非爲,國力日漸衰落,百姓怨聲載道。甲大人和乙大人這種一鼻孔出氣的行爲,不僅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也讓他們自己成爲了歷史的罪人,被後人所唾棄。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爲官者應當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切不可爲了個人私利而沆瀣一氣,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審判和人民的唾棄。
一鼻孔出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