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百和

成語拼音

yī chàng bǎi hè

一倡百和成語解釋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典故出處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惠周惕》郢書燕說,一倡百和。”

成語典故

有年老者,以爲財神變相,亟以香燭淨茶祝而送之,一倡百和,比戶皆然,喧鬧半時。★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成語造句

在他的號召下,大家紛紛響應,形成了一倡百和的局面,使得這次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個名叫林城的小城。這座小城雖不大,卻也是人來人往,頗爲熱鬧。 城中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年輕人,他出身貧寒,但心懷壯志,且頭腦聰慧,爲人正直善良。 一日,林城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旱災,田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飢餓難耐。張華看到這番景象,心中焦急萬分。 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倡議城中的富戶們能夠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然而,這個想法在一開始並未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很多富戶都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對張華的倡議置若罔聞。 但張華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挨家挨戶地去拜訪富戶,誠懇地向他們講述災民的慘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有一位名叫趙德的富戶被張華的真誠所打動,率先響應了他的倡議,打開自家糧倉,放出了一部分糧食來救濟災民。 有了趙德的帶頭,其他富戶們也紛紛改變了態度。正所謂“一倡百和”,越來越多的富戶加入到了救濟災民的行列中來。他們或是捐出糧食,或是拿出錢財,幫助災民度過了難關。 在這個過程中,張華不辭辛勞,組織百姓們有序地領取救濟物資,確保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救助。 經過衆人的努力,林城終於熬過了這場旱災。百姓們對張華和那些慷慨解囊的富戶們充滿了感激之情。 此事過後,張華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小城,人們對他的智慧和勇氣讚不絕口。而那些曾經猶豫不決的富戶們也因爲最終的善舉而贏得了百姓的尊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一個人的倡導或許力量微弱,但只要這份倡導是正義的、是爲了大衆的利益,就有可能引發衆多人的響應和支持,從而成就一番善舉,造福一方。

一倡百和-成語圖片

一倡百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