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徹萬融

成語拼音

yī chè wàn róng

一徹萬融成語解釋

猶言一通百通。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典故出處

明·唐順之《與裘剡溪推官書》人能得此常理,設使爲醫,則必能究性命之源;爲巫,則必能極鬼神之情狀,一徹萬融,所謂因源而得委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人生路上的種種經歷,無論好壞,最終都可能成爲讓我們心智成熟的養分,實現一徹萬融的境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在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頻繁。在南方,有一個名爲梁的政權。當時,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年輕人名叫陳慶之。 陳慶之自幼聰慧,但因家境貧寒,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心懷壯志,立志要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名堂。 陳慶之投身軍旅,起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卒。但他作戰勇敢,且智謀過人,很快便嶄露頭角。他深知在戰場上,每一個決策,每一次行動都關係着生死存亡,也關乎着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敵軍兵力數倍於己方,而且裝備精良。陳慶之所率領的軍隊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許多將士心生怯意。但陳慶之深知,此時退縮,必將一敗塗地。他召集衆將士,慷慨陳詞,鼓舞士氣。 陳慶之冷靜地分析局勢,他發現敵軍雖然強大,但存在着協同不暢、指揮不靈的弱點。於是,他制定了一套精妙的作戰方案。他將自己的軍隊分成若干小隊,各隊之間緊密配合,相互支援。 戰鬥打響後,陳慶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他的將士們受到他的激勵,個個奮勇殺敵。各個小隊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直插敵軍的要害。原本看似強大的敵軍,在陳慶之的巧妙指揮下,陣腳大亂,最終潰敗而逃。 此役過後,陳慶之聲名遠揚。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陳慶之深知,戰爭不僅僅是在戰場上的拼殺,還包括後方的治理和百姓的安撫。他在治理地方時,推行一系列仁政,注重民生,努力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陳慶之的一生,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治理地方時,都始終秉持着一種全局觀念。他明白,每一個決策,每一個行動,都如同棋盤上的棋子,看似孤立,實則相互關聯。只有做到一徹萬融,將所有的因素都考慮周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實現長治久安。 陳慶之的故事在後世被廣爲傳頌,他的智慧和勇氣成爲了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一徹萬融-成語圖片

一徹萬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