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而論

成語拼音

yī gài ér lùn

一概而論成語解釋

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典故出處

《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成語典故

我們對具體問題要做具體分析,決不能一概而論。

成語造句

對於複雜的社會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偏概全、一概而論,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瞭解其背後的各種因素。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若不加以細緻分辨,而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一概而論”,往往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就說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紛爭不斷。秦國實力強大,兵強馬壯,在戰場上屢屢獲勝。而趙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動盪後,國力有所削弱。 一次,秦國派出大軍攻打趙國。趙國派出了老將廉頗率軍抵禦。廉頗深知秦軍來勢洶洶,不可與之正面硬拼,於是採取了堅守城池的策略。他下令讓士兵們加固城牆,囤積糧草,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這一守,便是數月。秦軍在城外叫陣多次,廉頗始終不爲所動。趙國國內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人認爲廉頗膽小怯戰,只知龜縮在城中,不敢與秦軍交鋒。這些人沒有看到廉頗的深謀遠慮,沒有考慮到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只是憑着表面的現象就“一概而論”地指責廉頗。 與此同時,秦國也在使用反間計,派人在趙國散佈謠言,說廉頗老矣,不敢出戰,秦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而趙國的年輕將領趙括英勇善戰,若讓趙括領軍,必能大敗秦軍。 趙王聽信了這些謠言和片面之詞,沒有深入分析戰場形勢和廉頗的戰略意圖,便“一概而論”地認爲廉頗無能,決定撤換廉頗,任用趙括爲將。 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他一上任,便改變了廉頗的防守策略,主動出兵與秦軍決戰。結果,趙軍陷入了秦軍的埋伏,全軍覆沒,趙國也因此遭受了重創。 這場戰役的失敗,正是因爲趙王不能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僅憑表面現象和他人的言論就“一概而論”,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我們在評判事物時,切不可像趙王那樣“一概而論”,而應該深入瞭解,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一概而論-成語圖片

一概而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