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應

成語拼音

yī hū bǎi yìng

一呼百應成語解釋

一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典故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成語典故

農會會員漫山遍野,梭鏢短棍一呼百應,土匪無處藏蹤。★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成語造句

在他的號召下,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完成了艱鉅的任務,真可謂是一呼百應。

成語故事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苛捐雜稅繁重,勞役永無休止,民不聊生。 在大澤鄉,有兩個屯長,名叫陳勝和吳廣。他們奉命帶領九百名貧苦農民前往漁陽戍邊,可是偏偏遇到了連天的大雨,道路泥濘難行,按照秦朝嚴苛的律法,他們就算到了漁陽也是逾期的下場,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刑罰。 陳勝吳廣二人深知,去也是死,反也是死,不如拼死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他們私下商量,決定起義反抗暴秦。 陳勝說道:“如今我們被困於此,進退都是死路。不如揭竿而起,爲自己拼出一條活路。天下百姓受暴秦之苦久矣,只要我們振臂一呼,必然會有衆多響應之人。”吳廣深表贊同。 爲了讓衆人信服,他們先在帛上用硃砂寫上“陳勝王”三個字,偷偷塞進魚肚子裏。士卒買魚回來烹食,發現了魚腹中的帛書,都感到十分驚奇。接着,吳廣又在夜晚跑到附近的神廟中,點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大喊:“大楚興,陳勝王。”士卒們更是惶恐不安。 當一切準備就緒,陳勝吳廣殺掉了押送他們的軍官,然後站在高處,陳勝大聲疾呼:“我們因大雨延誤了戍邊的日期,按律當斬。即便僥倖不被斬首,戍邊也多半是有去無回。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死得轟轟烈烈!那些王侯將相,難道天生就是高貴的嗎?” 陳勝這一番話,慷慨激昂,充滿了反抗的決心。士卒們紛紛響應,他們袒露右臂,高呼“反秦”。陳勝振臂一呼,果然一呼百應,起義軍迅速壯大。 他們以簡陋的武器,攻打城池,各地百姓聽聞陳勝吳廣起義,紛紛響應,殺官造反。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就建立了張楚政權。 雖然陳勝吳廣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的壯舉揭開了反抗暴秦的序幕,爲後來的劉邦、項羽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礎。“一呼百應”這個成語,也從此成爲了形容號召力強大,響應者衆多的經典表述。

一呼百應-成語圖片

一呼百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