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再喏

成語拼音

yī hū zài nuò

一呼再喏成語解釋

聽到一聲呼喚即連聲應答。表示恭順。

典故出處

《韓詩外傳》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爲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爲人圓滑,面對上級的指示,從不明確表態,總是含糊其辭,這種一呼再喏的態度實在讓人難以信任。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這個國家的君主雖然有着一定的權力,但性格卻優柔寡斷,常常在重大決策上猶豫不決。 當時,這個諸侯國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周邊的強國對其虎視眈眈,不斷地騷擾邊境,掠奪財物和人口。國內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 於是,大臣們紛紛進諫,希望君主能夠採取果斷的措施,加強軍事防禦,抵禦外敵的入侵。其中,有一位忠誠勇敢的將軍,他深知國家的安危繫於一線,多次向君主慷慨陳詞,分析局勢的危急,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戰略方案。 然而,君主卻在各種意見之間搖擺不定。每當將軍滿懷期待地等待君主的決策時,君主總是先表示贊同,讓將軍以爲自己的建議會被採納。可過不了多久,君主又會因爲其他大臣的不同意見而改變主意,對將軍之前的提議猶豫不決。 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將軍一次次滿懷希望,卻又一次次失望而歸。最終,強國的軍隊大舉進攻,這個小小的諸侯國因爲沒有及時做好防禦準備,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百姓們流離失所,國家的存亡危在旦夕。而那位君主,在這個關鍵時刻,依然無法做出果斷的決策,還在對各種方案權衡利弊。 這時,人們才深刻地意識到,君主這種“一呼再喏”的態度,是導致國家陷入災難的重要原因。他的優柔寡斷,讓國家錯失了一次次抵禦外敵、保衛家園的機會。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一個領導者如果不能果斷決策,而是反覆無常,“一呼再喏”,往往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正如古人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領導者應當有堅定的意志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方能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繁榮昌盛。

一呼再喏-成語圖片

一呼再喏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