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不河

成語拼音

yī hǔ bù hé

一虎不河成語解釋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典故出處

《詩·小雅·小昮》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如此重大的決策,他表現得謹慎小心,不敢輕易做出承諾,這種態度可稱之爲一虎不河。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位名叫子牢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當時,子牢在衛國爲官,而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性格多變,治國之道常常令人難以捉摸。 有一天,衛靈公向子牢詢問關於用人之道。子牢深知衛靈公的心思難以揣測,回答必須謹慎小心。他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主公,用人之道猶如行舟於江河,需謹慎抉擇,洞察人心。切不可盲目輕信,亦不可隨意猜忌。” 衛靈公微微皺眉,似乎對這番回答並不滿意,他追問道:“那依你之見,何爲真正的忠臣?”子牢心中一緊,知道這是一個關鍵且棘手的問題。 他深吸一口氣,鄭重地說道:“主公,忠臣者,當有堅定之信念,無畏之勇氣,更要有明辨是非之智慧。猶如面對洶涌江河,毫不退縮,堅守正道。然而,真正的忠臣並非盲目冒險,而是審時度勢,以智取勝。” 衛靈公聽罷,若有所思,又問道:“那你說說,你可算得上忠臣?”子牢趕忙跪地,惶恐道:“主公,臣不敢自詡忠臣。但臣願爲衛國盡心盡力,肝腦塗地。只是,忠臣之行,並非逞一時之勇,一虎不河。而是在關鍵時刻,能以智慧和謀略爲國家謀取福祉,爲百姓謀求安寧。” 衛靈公沉默良久,最終點了點頭,對子牢的回答表示了一定的認可。 子牢所言之“一虎不河”,意爲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真正的智者和忠臣懂得權衡利弊,不會僅憑一時的衝動和勇氣盲目行事,而是以智慧和謀略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爲國家和人民謀求長遠的利益。這也警示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冷靜思考,謀定而後動,切不可魯莽衝動,做有勇無謀之事。

一虎不河-成語圖片

一虎不河

其他成語故事